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青椒谈】深刻理解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原创性贡献
首页> 理论频道> 青椒谈 > 正文

【青椒谈】深刻理解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原创性贡献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3-11-06 10:37

  作者:向鑫(广东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海洋命运共同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对人类海洋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与21世纪人类海洋文明的现实观照而形成的中国特色海洋智慧,为丰富发展人类海洋理论体系,开辟全球海洋治理新路径,推动人类海洋文明新发展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价值导向,倡导海洋可持续发展理念

  地理大发现以来,西方国家逐步形成了关于海洋—海权—国家兴衰—世界秩序递次推进的海洋认知,以及建立航运—发展海军—控制海洋—建立海洋霸权的海洋战略。如荷兰思想家格劳秀斯的“海洋自由论”,提出以“自由进入、自由竞争”的原则发展海洋贸易;英国哲学家约翰·塞尔提出“闭海论”,衍生出近海封闭治理的规定,以此确立海洋主权;美国军事理论家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提出“海权论”,认为凭借海上力量以及控制海洋就能建立世界海洋秩序,谁掌握海权的制胜规律就能控制世界。尽管以上海洋理论推动了人类开发和利用海洋的历史进程,但是以西方为中心,以资本逻辑为导向,以海洋工业和海洋贸易为动力,以夺取制海权为路径,以维护海洋霸权秩序为目标的海洋政治模式,已经不适应人类海洋文明的现代化发展。“人类社会亟需符合时代特征、顺应历史潮流的新理念”。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汲取中国共产党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百年探索经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海洋命运共同体在建设质量效益型海洋经济、循环利用型海洋开发方式、创新引领型海洋科技以及统筹兼顾型海洋维权的基础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倡导人海和谐的海洋可持续发展理念,塑造共建共商共享的海洋治理,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海洋安全,构建和平共处与合作共赢的海洋国际关系,追求全人类共享海洋福祉,打造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就是希望促进海上互联互通和各领域务实合作,推动蓝色经济发展,推动海洋文化交融,共同增进海洋福祉。”

  超越三个“中心主义”,开辟全球海洋治理新路径

  倡导海洋命运共同体,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的海洋治理理念。虽然“人类中心主义”强调人类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的主体性与主观能动性,但忽略了人类与自然的内在统一性与平衡性。由于人类对海洋的大规模开发,海洋污染日益加剧,海洋生物多样性逐渐崩溃,海洋生态系统严重破坏。海洋命运共同体从人类与海洋的发展伦理出发,主张“像对待生命一样关爱海洋”,科学把握人类整体利益与海洋可持续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海洋开发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辩证统一关系,促进人类与海洋和谐共生、协同进化;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海洋开发总体布局中,坚持海洋开发与海洋保护并重、海洋污染防治和海洋生态修复并举,促进世界海洋环境持续健康发展,为子孙后代创造一片碧海蓝天。

  倡导全人类是一个利益共享、责任共担、命运与共的有机整体,超越了“国家中心主义”的海洋治理理念。虽然“国家中心主义”强调国家行为主体特别是少数西方大国在全球海洋治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与责任义务,但随着海洋权益争端、海上划界、海洋生态危机、海上恐怖主义、海上犯罪等治理难题日益复杂、严峻,单纯只依靠国家力量已不能系统应对海洋治理的失序失范。特别是少数海洋大国缺乏共同体意识与责任意识,新兴海洋国家群体性崛起及其海洋战略的日益成熟,以及社会力量海洋认知的提升,都呼吁着全球海洋治理主体、理念、机制、方式亟需变革创新。海洋命运共同体倡导海洋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机制民主化、治理方式协作化,充分发挥多元治理主体的能动性与创造性,既着眼于海洋大国与小国之间、强国与弱国之间、富国与贫国之间的合作互动,也号召国际组织积极发起海洋倡议,还鼓励广大企业、科研院所、社会团体与社会个人协同参与,通过全球合作与集体行动推动全球海洋治理朝着有效有序方向发展。

  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海洋治理,超越了“西方中心主义”的海洋治理理念。西方国家表面借助强大的海洋经济、海洋科技与海洋军事宣扬资本主义海洋文明,但实质是资本逐利与扩张的天然本性驱动着西方国家进行海洋扩张与海洋霸权,这必然会加剧西方传统海洋大国与新兴海洋国家之间的矛盾冲突。海洋命运共同体坚持在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下,构建共商共建共享的海洋治理,促进西方海洋霸权型治理向世界海洋权利型治理转变。共商是世界各国充分讨论与协商海洋治理事务,是首要前提;共建是海洋治理制度规则、政策主张必须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基本准则,是行动路径;共享是世界人民能够公平公正享有海洋资源与海洋红利,是目标导向。

  突破“文明优越论”与“炮舰外交”的冷战思维,推动人类海洋文明新发展

  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突破了“文明优越论”。美国政治学者亨廷顿指出:“在所有的文明之中,唯独西方文明对其他文明产生过重大的、有时是压倒一切的影响”。“文明优越论”通过标榜西方绝对真理与文化输出,为西方海洋文明霸权摇旗呐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尽管文明冲突、文明优越等论调不时沉渣泛起,但文明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人类海洋文明是由不同国家或民族各具特色的海洋文明形态所构成,具有多元性、包容性与共生性。海洋命运共同体倡导各国海洋文明交流互鉴,兼收并蓄,尊重各国不同的海洋文化传统与海洋价值观念,在求同存异、兼容并包中以文明交流互鉴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共生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进而推动人类海洋文明可持续性发展与创新性发展。

  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突破了“炮舰外交”的冷战思维。尽管冷战已是“过去式”,但“炮舰外交”冷战思维的余音仍然挥之不去。在人类竞相角逐海洋的时代,“是敌视对立还是相互尊重?是封闭脱钩还是开放合作?是零和博弈还是互利共赢?”“人类只有和衷共济、和合共生这一条出路”。海洋命运共同体提倡“与海为善、与海为伴”,海洋各国在海洋经济发展、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上执法与管理等领域对话交流与务实合作,提供更多普惠性的海上公共产品。同时,“国家之间要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不能动辄就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海洋霸权主义,营造平等互信、公平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共同应对海洋传统安全问题与非传统安全问题,走出一条互利共赢的海上安全之路。

  【本文系广东海洋大学“中国式现代化海洋强国建设研究基地”重点平台培育项目(项目编号:030301012302)的阶段性成果;2023年广东海洋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理论意蕴与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PX-972023233)的阶段性成果】

[ 责编:徐倩阳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文化思想统领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 共享亚太区域一体化大市场的发展机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