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
首页> 理论频道> 党建政治 > 正文

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

来源:人民日报2024-05-23 09:40

  作者:晏维龙(南京审计大学教授)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要求“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深入阐释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任务、实践要求等重大问题,强调“建设金融强国需要长期努力,久久为功”。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必须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不断开创新时代金融工作新局面。

  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金融系统有力支撑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当前,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需要充分发挥金融的作用,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为此,要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发展,大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确保国家粮食和能源安全。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引导金融机构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科技型企业的不同需求,进一步优化产品、市场和服务体系,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

  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金融安全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关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当前,我国金融风险总体可控,但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必须把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作为重中之重,在稳定大局的前提下,妥善应对各类风险挑战。要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严格执法、敢于亮剑,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维护金融市场稳健运行,规范金融市场发行和交易行为,合理引导预期,防范风险跨区域、跨市场、跨境传递共振;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健全具有硬约束的金融风险早期纠正机制。要把握好权和责的关系,健全权责一致、激励约束相容的风险处置责任机制;把握好快和稳的关系,在稳定大局的前提下把握时度效,扎实稳妥化解风险,坚决惩治违法犯罪和腐败行为,严防道德风险。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做好经济工作、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特别是让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及时获得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需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为此,要健全多层次普惠金融机构组织体系,引导各类银行机构坚守定位、良性竞争,完善高质量普惠保险体系,提升资本市场服务普惠金融效能,有序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提升社会公众金融素养和金融能力,健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提升普惠金融法治水平。加强政策引导和治理协同,健全重点领域信用信息共享、风险分担补偿等机制,为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生态。

[ 责编:李彬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阔步迈向网络强国”互联网企业微党课

  • 何以模范 | 北疆文化系列专题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