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法治领域改革、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全面深化改革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姜明安:以深化法治领域改革保障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姜明安认为,法治对于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改革越向纵深发展,中国式现代化越向前推进,法治保障越要有力有效。一是实现科学立法层面,必须深化立法领域改革,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制度体系,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二是推动严格执法层面,要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促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通过健全行政执法监督体制机制、完善行政处罚等领域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等改革举措,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三是确保公正司法层面,必须强化制约监督,着力破除妨碍公正司法的体制机制障碍,健全公正执法司法体制机制,加强人权执法司法保障,落实和完善司法责任制,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确保审判权检察权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四是促进全民守法层面,要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全体人民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要改进法治宣传教育,让法治走到人民群众身边,增强人民群众对法律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摘编自《人民日报》
【尹志超:金融助力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尹志超指出,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血脉,承担着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的重要功能,可通过以下途径推动科技创新,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其一,提供融资服务,满足多元需求。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是支持创新型企业的重要资金来源。这些资本具有高风险承受能力和长期投资意愿,适合支持高成长性的创新型企业。许多科技型企业的早期发展都得益于风险投资的支持。其二,分担创新风险,提供保障机制。保险等金融工具可有效转移创新过程中的各种风险,为创新型企业提供风险保障;专利保险则可以帮助企业应对专利纠纷,鼓励企业积极进行专利申请和技术创新;汇率和利率对冲工具帮助国际化的创新型企业应对汇率和利率波动,降低财务风险。其三,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创新效率。金融市场通过价格信号和信息传递机制,在不同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资本市场为创新型企业提供了直接融资渠道,使高成长性企业能够迅速获得发展所需资金;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的完善,促使社会资本可以更精准地流向最具创新潜力的领域;资本市场的定价功能也为投资者和企业准确判断市场需求提供了有力依据,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其四,传播知识技术,加速创新扩散。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专利证券化等金融创新工具,使创新型企业可以利用其技术和知识产权进行融资,加速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其五,构建创新生态,培育创新土壤。金融机构积极拓展服务模式,以风险投资、天使投资为创新型企业注入启动资金,通过创业孵化器和企业加速器等工具为其提供成长空间;政府发挥引导作用,以政策为创新活动保驾护航,通过设立创业基金、提供担保贷款、出台税收优惠政策,激发创新活力,降低创新成本和风险。
摘编自《经济日报》
【乔海曙: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教授乔海曙指出,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所需的优质金融服务,需要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探索精准有效的优质金融服务实现路径。一是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定位。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金融业应始终坚持把服务好、发展好关乎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为己任,任何时候都要避免金融过度膨胀,抑制脱实向虚,在支持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中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二是不断优化金融结构。一方面,增加商业银行在科技金融、数字金融、绿色金融领域的资源投入;另一方面,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以满足不同规模和不同发展阶段科技创新企业的融资需求。三是持续提升专业能力。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利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手段,提高信息收集和处理的效率,有效降低金融机构服务科技创新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社会资金在高科技产业的有效配置。四是进一步加强政策协同。强化金融与财政、税收、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等方面政策的协同,形成政策合力,推动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通过由政府和金融机构共同出资设立专项基金,围绕创新链和产业链打造政策工具包,健全支持创新发展的资金链,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摘编自《光明日报》
【郭建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郭建宁表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政治立场和执政理念,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一方面,让人民过上更好日子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过上更好日子,是对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朴素表达,是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的具体体现。另一方面,把牢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就要坚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要注重从教育、医疗、就业、住房、养老、民生改善、环境治理、收入分配、社会保障、食品安全等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中找准改革的出发点和突破口,出台一批人民群众迫切期待、得到实惠、有真切获得感的改革举措,并且把好事做好,把好事做实。同时,让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以实绩实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检验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努力做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另外,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落到实处必须根除形式主义顽疾。只有根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把基层干部群众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才能有效激活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更好汇聚民智,凝聚民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光明网记者 赵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