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文旅融合、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全国统一大市场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高献忠:文旅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哈尔滨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高献忠认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不仅要强调旅游的经济属性,也要强调文化内涵;不仅需要有效的市场供给,也需要完善的公共服务。促进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深度挖掘并融合文化与旅游的内涵。把握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互补、互动、互利、互促的发展规律。其次要立足实际、明确定位、深挖优势。以资源特色为方向,激活和融合特色资源,培育打造特色产品,将人文要素融入地区长远发展规划。再次要在保护中求发展,在传承中谋创新。注重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挖掘、优改造、精提升,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促进文旅产业提质升级。发挥好政府在优化文旅产业规划布局、公共服务、营商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强引导,增强政策支持的精准度与有效性,优化市场环境,确保文旅产业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得到有效有力支持。促进文旅产业数字化创新发展。通过数字化形式活化历史和人文之美,积极挖掘数据资产价值,进行有效的经营分析和精准布局。加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现代科技手段在旅游产品和服务中的应用,综合运用浸入式声场、语音交互、眼球追踪、触觉反馈、表情识别、脑电交互等技术,为游客带来多维度感官的联觉体验。
摘编自《经济日报》
【魏际刚、陈红娜:数字化推动贸易变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魏际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陈红娜认为,发展数字贸易是优化中国贸易结构的重要内容,是推动贸易变革的重要抓手,也是以新逻辑推动国际分工进一步发展和全球供应链重构的重要途径。发展数字贸易,中国在多个方面具备全球竞争优势:拥有全球最大的光纤和移动宽带网络,数据中心算力规模世界第二,其中超过25%属于智能算力;技术创新能力快速提升,在数字产业生态上,依托于成熟的电商生态、多场景应用创新和强大的服务外包能力等,中国跨境电商和数字交付服务贸易规模稳居世界前列。数字贸易平台可以打破空间和时间的束缚,降低贸易参与主体的跨国交易成本及不确定性,增强各类参与主体的全球连接能力、要素的流动能力。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跨境电商平台线上化、小批量、高频次的特征为其参与全球生产分工提供了机会,越来越多中小企业因此借助数字贸易平台深入参与了全球分工。伴随大型跨境数字贸易平台企业的快速国际化,中国数字贸易增长势能也在不断累积增强。中国依托数字贸易发展基础,深化国内数字贸易治理改革,并为全球数字贸易治理贡献“中国方案”,既是发展所需,也是时代所盼。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赵春玲:改革创新让生产关系更好适应生产力发展】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赵春玲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主要原因就在于我们通过不断调整生产关系激活了社会生产力,不断完善上层建筑使之更加适应经济基础。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平等保护不同所有制类型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持续完善产权保护、公平竞争、市场准入、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体制。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完善协同发力攻克重大科技难题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统筹发挥好宏观层面的政府战略导向作用和微观层面的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通过高端技术创新提升基础产品质量和技术研发水平,从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核心基础工艺等着手,解决关键核心技术的“卡脖子”问题,形成技术牵引与底层支撑协同互促的格局。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时刻保持与国际科技发展趋势的紧密连接,积极参与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汇集全球创新要素,通过跨国合作、技术共享、市场互通等方式,实现互利共赢的科技创新合作模式。
摘编自《光明日报》
【孔令池: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孔令池认为,市场机制的有效性与市场的规模和统一性密切相关。“条条”之间对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造成了显著阻碍,其关键在于不同部门的政策目标存在不一致性。为有效应对这一问题,必须大力增强宏观政策取向的一致性,持续提升各地区政策的统一性、规则的一致性以及执行的协同性。要在确保不影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前提下,通过产业集聚效应和创新扩散效应的充分发挥,持续且有针对性地增强欠发达地区对资金、人才、技术等发展要素的吸引力,为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强劲的内生动力,避免“马太效应”导致地区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块块”之间对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阻碍主要源于地方保护主义,具体体现为市场准入受到限制以及产业扶持政策存在差异等,限制了要素资源按照比较优势在地区间的顺畅流动。第一,要改变地方政府的目标函数、动力结构和行为方式,使其侧重于地方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规范其行为取向。第二,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与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相结合,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来解决长期以来困扰经济持续发展的诸多“顽疾”。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光明网记者 李彬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