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后院和角落”见真章
首页> 理论频道> 经济社会 > 正文

“后院和角落”见真章

来源:人民日报2025-04-24 09:17

  作者:吴 城

  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把“改进调查研究”摆在第一位。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重在求“深”,不能只看“花瓶和盆景”,更要看“后院和角落”。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调查研究就是走群众路线”。对于党员干部而言,人民群众的每一件小事都是关系民生的大事。“后院和角落”中的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可能存在着基础设施老化、环境卫生差等问题,直接关系群众生产生活,是在调查研究中必须直面和解决的。

  “我如果光是看好地方,就难免乐观,感觉指日可待,就会作出错误决策。不要文过饰非,不要因为我们看了心情沉重就遮遮掩掩。”党的十八大后,在一次全国两会“下团组”时,习近平总书记语气坚定地说。2000年7月2日,烈日当空,正值一天中最热的时候,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走进福州市棚户区连片的苍霞社区一幢二层木屋。在蒸笼一样的木板房中,他详细询问群众生活情况。“大家知道为什么要选在这个时候来棚户区调研吗?就是想让大家亲身体验百姓疾苦,加快棚改步伐。”从木板房里出来,习近平同志这样讲。此次调研后不久,苍霞棚屋区改造工程就拉开了帷幕。

  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重在真发现问题、真面对问题、真解决问题,只有把更多目光投向看似不那么光鲜亮丽的“后院和角落”,多从细节细微处用功用力用情,多朝着基层走、奔着问题去、向着难处攻,始终秉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才能让调查研究真正成为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履职本领、强化责任担当的有效途径。有的领导干部到基层调研时搞得大张旗鼓、热热闹闹,到头来却什么实际问题都没有发现,什么问题都没有解决。这背后,或许有工作方法不得当的原因,但也不排除是因为调研的形式主义色彩太浓、官僚主义味道过重。还有个别领导干部在调研时习惯于坐在车上沿着设计路线隔着车窗看亮点、看表面,只看到了面子上的光鲜亮丽,却忽视了“后院和角落”的急难愁盼。这种“观光式”调研,不仅失去了调查研究应有的价值和意义,而且疏远了党群干群关系,对党和国家事业有百害而无一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防止为调研而调研,防止搞‘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式的调研,防止扎堆调研、‘作秀式’调研。”搞调查研究,说到底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前提在于发现问题、直面问题。只有鞋尖常挂露珠、多沾泥土,多到街头巷尾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谈心交心,敢于钻矛盾窝子、接烫手山芋,才能真正发现问题,真心实意、尽心尽力帮群众解决难题。

  在调查研究中能不能走进“后院和角落”发现问题、直面问题、解决问题,既是检验调研质量的“硬指标”,更是检验领导干部担当作为的“试金石”。只有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切实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一项任务一项任务推进,才能让“后院和角落”洒满阳光,把工作真正做到群众心坎上。

[ 责编:李彬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提高粮食生产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 如何理解货币政策的“适度宽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