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王辰(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洪向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副主任、教授)
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管党治党、治国理政的战略举措。但全面从严治党从哪里入手?这是摆在我们党面前的时代课题。
在深入思考、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作风问题抓起。”2025年6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进一步强调,“从抓作风入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一条重要经验”。以作风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既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经验总结,也是新征程上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解决好党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的重要要求和关键举措。
从抓作风入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机理
作风问题的表现形式林林总总、形形色色,但从根本来说,都有其内在根源。抓作风就是从作风问题切入,抓其背后反映的深层次致因,通过持之以恒的作风建设,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发展。
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抓作风能够强化党性锤炼,为全面从严治党夯实思想基础。党性是一个政党所具有的本质属性,作风是党性的外在表现。从党的作风建设实践看,诸如“四风”问题、腐败问题等各类作风问题,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党性弱化的层面。可以说,一旦党员干部在党性这个根本上出现了问题,那么其他一切问题都可能出现,是否出现只是时间问题。从抓作风入手,本质上是通过纠正具体的行为偏差,强化党员干部的党性锤炼。党性纯,则党风正;党性不纯,党风必然不正。通过抓作风强化党性,把坚强党性作为对党员干部的第一要求、第一标准,及时对党性出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党员干部进行提醒纠正,坚决将丧失党性的党员干部清除出队伍,能够为全面从严治党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是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成功的关键。
作风问题核心是党群关系问题,抓作风能够密切党群关系,为全面从严治党凝聚群众力量。党的作风是党群关系的核心纽带,直接关系到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优良的作风是整合社会力量、凝聚党心民心的无声力量,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反之,如果党内奢靡腐化、脱离群众、为官不为等歪风邪气盛行,就会严重影响党的形象和公信力,破坏党群干群关系。从严治党必须依靠人民。从抓作风入手,正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管党治党凝聚群众力量的关键举措。一方面,通过改进党的作风,能够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这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性力量;另一方面,通过加强作风建设,能够更好地发挥人民群众对权力的监督作用,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自我净化能力。
作风问题背后是党规党纪问题,抓作风能够严明党的纪律,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坚强保障。党的纪律是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作风问题的滋生与蔓延,往往始于对纪律的轻视与突破。在持续推进作风建设的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认识到作风问题背后反映的是纪律问题,并强调“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抓作风的过程,本质上是严明党的纪律、重塑纪律权威的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作风建设以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为管党治党确立了新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同时,依托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反对“四风”等要求转化为纪律条文,为推动全党进行革命性锻造提供了强有力的纪律保障。
从抓作风入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当前我们党的工作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比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仍较突出,铲除腐败滋生土壤任务依然艰巨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坚定不移地把作风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突破口,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取得实效。
培元固本,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以作风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党性是内在根本,党纪是重要保障,三者之间的内在统一关系决定了不论是作风建设还是管党治党,必须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要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持续深化党性教育,突出抓好理想信念教育、思想理论教育、性质宗旨教育和党的历史教育,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和党性修养,切实筑起抵御不正之风的思想防线。持续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在长管长严违规送礼、公款吃喝等老问题的基础上,着力发现隐形变异的新动向、新表现、新形式,同时对普遍发生、反复出现的共性问题深化整治,推进作风建设不断走深走实。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以严明党纪为底线,强化纪律执行与日常监督,对踩“红线”、越“底线”行为严肃追责,使铁的纪律转化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为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提供坚实支撑。
靶向发力,持续深化纠治“四风”。党的作风问题涉及面很广,其中危害最大的是“四风”。党内存在的其他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都与“四风”有关,有的甚至是“四风”衍生出来的。因此,新时代以作风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以“四风”为靶向所在、重心所在,持续深化纠治“四风”,从而为解决党内其他一些问题创造更好的条件和基础。具体而言,针对“四风”顽固反复问题,要以“钉钉子”精神持续发力,同时由表及里查找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对症下药、标本兼治,不给“四风”留下任何反弹的机会。针对“四风”隐形变异问题,要时刻保持警惕,不断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创新治理方式,探索运用信息化技术、大数据资源发现“四风”问题的有效方法,让改头换面的不正之风无处遁形。针对由风及腐、风腐一体问题,要强化对风腐问题的综合研判,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精准识别“四风”向腐败演变的苗头倾向,坚决斩断由风及腐链条。
以上率下,发挥关键少数带动作用。领导干部因处于党组织的“中枢”位置而成为党的作风建设的“关键少数”。作风建设能否取得扎实成效,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干部这个关键群体的信念、决心和行动。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转变作风,身体力行,以上率下,形成“头雁效应”。具体而言,首先要强化领导干部自身作风建设,教育引导领导班子成员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政绩观,严守中国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带头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完善领导干部示范引领机制,建立“一把手”作风建设责任清单,要求领导干部带头参加组织生活、带头深入调研、带头接受群众监督,以领导干部的“关键少数”示范引领“绝大多数”。加强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工作,重点考察领导干部是否真正带头践行党的优良作风,形成拒腐防变思想防线,并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晋升、评优、惩处的重要依据。
持之以恒,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改进作风问题上,我们不能退,也退不得,必须保持常抓的韧劲、长抓的耐心,在坚持中见常态,向制度建设要长效。只有把作风建设纳入制度化轨道,作风建设的常态化才有根本保证,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效才能得到切实提升。一方面,要建立并完善作风建设制度体系,将作风建设的原则性要求转化为具体化、可操作的制度规范。针对作风问题高发领域、高发人群补齐制度短板,明确行为边界与问责标准,确保党员干部在复杂严峻的考验面前能够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另一方面,要以严格执行维护制度权威。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顶风违纪行为坚持“零容忍”,努力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肃追责问责,决不姑息迁就。通过严格的制度执行,形成强大的震慑力,促使党员干部自觉遵守制度,维护制度的权威性与严肃性,切实以制度权威提升全面从严治党效能,推动作风建设实现常态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