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当今世界正经历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的智能经济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人工智能+”主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人工智能+”已成为塑造国家竞争新优势的关键力量
作为引领未来的基础性、战略性技术,人工智能远超任何其他单一技术的战略价值已经在实践中显现,并且深刻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彭绪庶在《经济日报》撰文表示,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已成为国际科技和经济竞争的新焦点,“人工智能+”已成为塑造国家竞争新优势的关键力量。2025年上半年,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实现了从技术到应用的全方位进步,产品数量迅猛增长,应用场景持续扩大。国产人工智能产品不仅在千亿级参数规模、多模态能力等方面实现突破,并与办公协同、教育普惠、工业设计、内容创作等场景深度融合,构建了覆盖多个领域的智能应用生态。在此背景下,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加快普及、深度融合,形成以创新带应用、以应用促创新的良性循环,可谓基础坚实、时机成熟。同时也要看到,人工智能这样的重大技术创新,不仅存在从创新到应用的“门槛”,“+”的过程也存在非常复杂的关联效应,还可能出现“创造性破坏”甚至伦理失范等“科技异化”现象。尽管人工智能创造的红利远大于风险挑战,但要顺利推进“人工智能+”,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正视短板弱项,实现健康发展。“人工智能+”涉及从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到多样化场景应用的长链条与复杂生态系统。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必须综合施策,系统构建推进路径。详情
在人工智能主导的环境中,教育培养人的“主体化”尤为重要
在以人工智能(AI)为核心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我们已经不可避免地进入一个技术深度介入生活的时代。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重构任务。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卜玉华在《中国教育报》撰文指出,人工智能目前的发展水平已经表明,它可以分析学生数据,对学生进行个性化需求诊断;可以帮助教师批改作业,甚至替代教师上课;也可以替代传统的书本、教室等,让知识的获取突破时空限制。正因如此,人工智能可能成为解决教育资源不均、提升学生成绩、减轻教师负担的关键工具。然而,从教育的本质来看,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掌握技能或知识,更是个体与世界、与他者、与自身发生深度对话的实践。如果人工智能替学生写作文、解数学题,甚至参与对话和表达,那些原本属于学生“生命价值修炼”的实践,将逐渐消解为从人工智能“点击式获取”信息的行为。在此情况下,人工智能会使得学习和劳动变得“轻而易举”而且“高效”,原本需要投入时间、情感和身体的实践活动被大量外包给各类智能体。不难想象,学习也就可能因此而失去了原初意义生成的场域,学生也不再从学习中感受自身的成长,也就难以产生意义联结。学习的意义在于与当下世界的真实互动,是一个人作为社会存在与伦理存在的逐步展开过程。这种展开不是人工智能可以替代的,因为它包含了不确定性、挣扎性、伦理性和关系性。在人工智能主导的环境中,教育培养人的“主体化”尤为重要。教育不只是教给学生做什么,更是唤起学生思考为何值得去做。详情
AI时代的到来,经济学展现出了“大用”之处
人工智能(AI)时代的到来,不仅对我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创造了大量新的生产、消费场景,也为经济学学术研究和学科发展带来了深刻改变,创造了诸多新的研究方向,孵化了很多新兴学科,如大数据统计、边缘计算和数字化转型等。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冯伟在《中国社会科学报》撰文表示,AI时代的到来,经济学从另一个层面展现出了“大用”之处。众所周知,构成数字经济或智能时代的三大要素是“算力、算法和数据”。因此,优化算力最佳配置、发挥算法最大功效和挖掘数据最大价值均离不开经济学的底层逻辑和顶层思维。首先,作为一种能耗大和散热广的资源,如何实现算力的优化配置尤其是空间布局,对于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其次,算法的更新迭代和创新设计,除了要符合计算机语言的编写秩序和软件代码的操作原理之外,背后也需要经济学底层逻辑的铺垫与指引。最后,对于AI时代的关键要素,泛在化、成规模和高品质的数据对于发挥算法功效、节约算力消耗和体现智能逻辑具有基础性作用。此外,利用经济学,我们还可以跳出AI时代的技术局限或数字泥沼,站在更高的维度来审视现代产业和经济的发展趋势,进而明晰AI的突破路径和创新方向。经济学虽然并不能直接进行前沿科技创新,但是能够通过因果识别和机理解析等方法,明确变量之间或事物内部的作用关系和交互机制,进而给出破解困境的优化路径和指导实践的对策建议。详情
人才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要素和根本所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已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当前国际竞争的新焦点。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台州学院教授郑振宇在《光明日报》撰文强调,人才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要素和根本所在。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成效显著,人工智能专门人才数量快速增长,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了必要支撑。然而,我国人工智能人才建设依然存在亟待补齐的短板。首先,人才总量不足。人工智能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人才需求急剧增长,而现有人才供给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产业需求。其次,人才结构失衡。从事AI芯片、算法设计等关键技术研发的顶尖人才依然匮乏;欠发达地区和传统行业往往面临人工智能人才短缺的问题;具备AI技术与行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比较稀缺。再次,人才培养体系有待完善。高校是我国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目前面临着学科融合程度较低、课程内容与实践发展相对脱节、师资力量不足、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产学研合作不畅等问题,制约着人才培养质量。最后,人才发展环境有待优化。人才评价、人才激励、人才流动等方面的体制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当前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迎来重大战略机遇期,要进一步强化人工智能人才队伍建设,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抓机遇、勇立潮头。详情
(光明网记者陈锐海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