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扛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
首页> 理论频道> 经济社会 > 正文

扛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

来源:经济日报2025-10-18 09:54

  作者:刘慧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十四五”时期,各地各部门坚决扛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用扎实行动将粮食安全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粮食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国家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国饭碗里主要装中国粮

  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十四五”时期,我国粮食产量迈上新台阶,2024年首次突破1.4万亿斤,比2020年增产740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达1000斤,比“十三五”期末增加50斤,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同时,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努力向森林、草地、江河湖海、设施农业要食物,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加快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果菜茶、肉蛋奶和水产品供给充足、种类多样,老百姓的餐桌越来越丰富、健康。

  守牢耕地保护红线,有力支撑了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国加大耕地保护力度,严守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截至去年底,全国耕地面积达到19.4亿亩,比2020年增加了2800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0亿亩,实现旱涝保收。

  种植结构不断优化,有效缓解粮食安全结构性短缺矛盾。各地各部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升产品品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优质化需求。“十四五”时期,针对大豆油料等进口量比较大的品种,坚持不懈提升国内产能。2024年,大豆产量达到了2065万吨,大豆自给率比2020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大力推广优质专用小麦、优质食味稻,以及其他一些优质产品生产,供需显著改善。

  粮食生产气候韧性不断增强,打破“两丰两歉一平”周期性波动规律。近年来,自然灾害不断发生,极端天气多发频发,给粮食生产带来挑战。“十四五”时期,我国不断强化灾害预警预报,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农田沟渠整治,建设了一批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农业应急救灾中心,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持续提升。

  粮食流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粮食流通一头连着生产者,一头连着消费者,涉及收购、储运、加工、销售等诸多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粮食安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时期,国家有关部门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实施粮食绿色仓储、粮食品种品质品牌、粮食质量追溯、粮食机械装备、粮食应急保障能力、节约减损健康消费“六大提升行动”,锻长板、补短板,不断增强粮食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能力。

  “十四五”时期,国家有关部门充分发挥粮食收储调控作用,统筹抓好粮食收购和市场调控,在全球粮食市场屡受冲击、大幅波动的情况下,国内粮食市场保持总体平稳;加快构建同大国地位相符的粮食储备体系,原粮储备充足,成品粮保障水平不断提升;持续推进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衔接“北粮南运”的重要物流节点和线路基本形成。各地以粮食加工为引擎,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全国入统粮食企业工业总产值超4万亿元。粮食产业技术创新力度持续加大,特色产业集群、知名品牌、优质产品竞相涌现。

  确保粮食安全,不仅要着眼平时,还要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刘焕鑫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国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不断健全粮食应急保障网络体系,粮食应急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各级粮食应急加工企业由5448家增加到6872家,增长了26%;粮油应急日加工能力由120万吨增加到178万吨,增长48%,一天加工量够两天吃。粮食应急供应网点由4.3万家增加到5.9万家,增长37%。

  保障粮食安全,要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耕好节约减损这块“良田”。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秦玉云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国持续推进粮食产后节约减损,收获、储运、加工、消费各环节“跑冒滴漏”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据调查测算,近3年粮食储存、运输、加工环节年均损失量约占粮食年产量的2%。

  保障机制更加完善

  “十四五”时期,我国不断完善粮食安全保障机制,通过明确责任、有效激励和健全法制,构建了一个责任清晰、激励有效、保障有力的新时代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粮食安全责任制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解决了“谁来负责”的问题。“十四五”时期,我国粮食安全责任落实的保障体系日益完善。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实行党政同责,“米袋子”省长要负责,书记也要负责。这一制度将粮食安全从行政责任提升为重大政治任务,强化了党对粮食工作的全面领导,推动形成党政齐抓共管、协同发力的治理新格局,有效统筹政策、资源和技术力量。

  完善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和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解决了“谁愿意种”的问题。“十四五”时期,国家进一步完善粮食生产各项支持政策。继续实施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推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稳住农民种粮收益,让农民种粮有钱可赚。农业保险从“保成本”迈向“保收入”。在优化完善中央纵向利益补偿机制的基础上,加快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纵向补偿与横向补偿协调推进,助力主产区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可持续发展,更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法治具有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刘焕鑫表示,“十四五”时期,管粮管储方式实现重大转变,粮食流通进入全面依法治理新阶段。粮食安全保障法正式施行,成为中国粮食领域第一步基础性、统领性法律;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修订实施,粮食安全保障地方性法规规章陆续出台,粮食安全法律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完善。组织开展了粮食流通监管“铁拳行动”等系列专项执法行动,严肃查处涉粮违法违规行为,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建成粮食购销和储备数字化监管体系,实现各级各类政府储备粮监管信息化全覆盖,通过“人防”和“技防”有机结合,显著提升监管效能。(刘慧)

[ 责编:罗之颖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提高粮食生产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 如何理解货币政策的“适度宽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上合组织必须坚持求同存异、互利共赢、开放包容、公平正义、务实高效五项原则,这是对“上海精神”的治理化表达,是将价值共识转化为可操作准则的关键一步。
2025-09-03 15:23
二十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顺应了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待,打通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的堵点,引领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
2025-08-15 15:58
面对“内卷”困局,平台经济已经走到了必须转型的十字路口,而转型的主题词应该是“创新”和“价值”,它们是平台企业突破自身发展瓶颈的自救之路,更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
2025-08-05 14:49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