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张博(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绿色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底色。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把“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列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围绕“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作出重要部署,强调“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绿色发展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需从打造绿色产业、创新绿色科技等方面着力,为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提供有力保障。
打造绿色产业。绿色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物质基础。《建议》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强调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以绿色产业支撑绿色发展,需做大增量、优化存量,加快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优化提升传统产业,推动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行业绿色低碳改造升级;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鼓励绿色低碳导向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加快发展;做强绿色制造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绿色服务业,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绿色含金量”。同时,发展绿色供应链,鼓励企业开展绿色设计、选择绿色材料、实施绿色采购、打造绿色制造工艺、推行绿色包装、开展绿色运输、做好废弃产品回收处理,实现产品全周期的绿色环保,将绿色发展融入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全过程。
创新绿色科技。近年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时期,绿色技术成为科技竞争的重要领域之一。把握“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积极稳妥推进和实现碳达峰,需加快科技创新,不断塑造绿色发展新优势。绿色技术只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有效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为绿色发展注入更多新动能。要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加快关键技术研发,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示范应用和推广。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同绿色化的深度融合,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推动绿色低碳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在电力系统、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建筑建设运行等领域的应用,引导数字科技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助力上下游企业提高减碳能力。增强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建立新一代人工智能关键共性技术体系,持续为绿色发展赋能。
健全绿色制度。制度是起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作用的。推动绿色发展,要让制度成为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我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已构建完成,绿色低碳政策体系日益完善,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十五五”时期,要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健全环境治理体系,以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和生态系统优化,加快落实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完善生态环境标准、监测、评价和考核制度。实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稳步实施地方碳考核、行业碳管控、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等政策制度。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落实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科技、环保政策,加强绿色经济市场激励机制建设,吸引更多资金和资源投入绿色低碳领域。
营造绿色文化。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培育生态文化,让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成风化俗”。中华民族始终遵循“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体现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追求。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首要的是转变思想观念,促使全社会自觉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切实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自觉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形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生活方式。弘扬绿色文化,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地生根,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融入日常生活,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动全民行动,从垃圾分类、节约用水、低碳出行等生活细节做起,让绿色生活方式蔚然成风。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让绿色低碳生活成为行动自觉,为美丽中国建设凝聚最广泛、最深厚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