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新中国成立70周年,道德建设成就斐然
首页> 理论频道> 理论专稿 > 正文

新中国成立70周年,道德建设成就斐然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19-02-15 16:1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武汉大学中外德育研究中心主任 倪素香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随着道德建设工程的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注重顶层设计,加强系统指导

  新中国成立伊始,我们党就开始着手道德建设。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就提出,“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国民的公德。”1954 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改进和发展中学教育的指示》提出,继续努力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的国民公德。

  改革开放后,为贯彻落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981年2月由全国总工会等9家单位联合发出《关于开展文明礼貌活动的倡议》,倡议开展以“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和“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礼貌活动。1986 年9 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提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进入新世纪,公民道德建设提上议事日程。2001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通知,明确了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方针、主要内容、建设措施。2006 年10 月,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当前,我们坚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等等。

  二、加强典型引领,涌现一批道德模范

  新中国成立初期, 我们就十分重视典型的作用。孟泰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全社会学习“孟泰精神”。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还广泛开展了 “学习铁人王进喜”“学习雷锋好榜样”等全国性的道德典型宣传活动。

  在改革开放中,全国涌现了一大批像全国劳模赵春娥,舍己救人的大学生张华,当代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蒋筑英、罗健夫,解放军英模朱伯儒,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等道德模范和先进人物。

  当前,道德模范更是层出不穷。习近平总书记曾作出重要批示,要隆重表彰全国道德模范。在2013年表彰的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人物中“90后”就高达24位。2015年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共评出62位全国道德模范,2017年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表彰了58位道德模范。

  三、推进道德工程,提升公众文明素质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不断推进道德工程建设,极大地提高了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公众的文明素养显著提升。

  2005年中央文明委通过的《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并成功应用于全国文明城市的评选表彰。目前一共评出五届,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区)于2017年11月评出,其中继续保留荣誉称号的往届全国文明城市(区)名单有83个,新评出全国文明城市(区)39个。文明城市的当选不仅是城市文明的体现,更是一个城市市民整体素质的展现。

  从道德典型的引领到普通群众中中国好人、志愿服务者的不断涌现,也是公众道德素质提升的表现。2008年6月中国文明办开始评选中国好人活动,每月一评,至2018年12月已有12422 名好人上榜。各省级市级县区级好人更是不胜枚举。另外,中国志愿者队伍也是迅猛发展。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发布的《中国志愿服务发展报告(2017)》显示,2017年以来,农民志愿者增长率最高,达到72.05%。据中国志愿服务网截止2019年1月31日的数据统计,全国志愿服务实名志愿者总数为109511662,志愿团体总数为582952个。

  随着公众道德素质的提升,中国的对外形象也日益好转。《2018中国出境游客文明形象年度调查报告》显示,62.5%的国外受访者表示“非常欢迎”或“比较欢迎”中国游客来本国旅游,较2016年上升4.5个百分点。

[ 责编:郑芳芳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阔步迈向网络强国”互联网企业微党课

  • 何以模范 | 北疆文化系列专题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