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徐琳瑜(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戴雨岐(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博士研究生)
2025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这一理念自诞生以来,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前行道路,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二十年来,“两山”理念在理论内涵上不断丰富,在实践应用中持续创新,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紧密相连,为深化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供了关键视角,更为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两山”理念引领生态产品的理论内涵创新
“两山”理念的提出,突破了过去发展中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互对立的思维定式。绿水青山不仅具有生态意义,也蕴含着巨大经济价值。这一理念将自然生态系统视为具有多元价值的综合体,不仅包括生态系统本身的服务价值,如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还涵盖了其在经济领域可转化的财富价值,而生态产品正是这一价值转化的关键载体。
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发展来看,“两山”理念将自然资本纳入生产力范畴,拓展了自然生产力的内涵。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强调“自然生产力”与“人与自然物质变换”的辩证关系,但对于生态价值如何系统转化为经济价值缺乏深入探讨。“两山”理念通过引入生态产品,为这一转化提供了现实路径。生态产品作为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物质和服务,将抽象的生态功能具象化为具有明确产权边界、可交易属性的价值载体,使得绿水青山能够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和市场机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内在统一。“两山”理念促进了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协同演进,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长期以来,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被错误地看作相互分离的独立系统,导致在实践中出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互掣肘的困境。“两山”理念下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其核心在于推动“生态系统经济化”与“经济系统生态化”的双向转化。一方面,通过定价、交易、补偿等手段,将生态产品的非市场价值转化为经济收益,让生态保护具有经济回报。另一方面,利用这些经济收益进一步促进生态保护,形成良性循环。这种双向转化构建了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协同发展的理论框架,突破了传统发展范式的局限。
“两山”思想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生动实践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路径。从经济角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经济发展开辟了新的增长点,促进了产业结构的绿色转型。传统产业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念下,通过引入生态化生产方式,实现产业生态化。同时,新兴的生态产业如生态旅游、生态康养、生态农业等蓬勃发展,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极,推动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社会层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有助于提升民生福祉。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通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一方面,人们能够享受到更加优质的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如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源、优美的自然景观等,直接提升生活品质。另一方面,生态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增加了居民收入,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从生态保护的深层维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生态保护提供了持续的经济动力。以往的生态保护往往面临资金短缺、动力不足等问题,而现在通过合理的生态补偿制度、发展生态旅游、推行碳汇交易等多元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原本被视为“公共品”的清新空气、清洁水源、完整的生物链等生态要素,开始转化为可衡量、可交易的经济价值,使得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一种具有经济激励的行为,从而激发全社会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在实践层面,“两山”理念引领下,近年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取得了丰硕成果,尤其是各地积极探索出多种行之有效的模式。在一些生态资源丰富的地区,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将当地优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生态文化转化为旅游产品,吸引大量游客,带动了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发展,实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直接转化,真正实现了生态美、百姓富。
生态农业也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实践领域。一些地方通过推广绿色种植、养殖技术,生产高品质、无污染的农产品,借助品牌建设和电商平台等渠道,将生态农产品推向市场,获得可观的经济附加值。同时,生态农业还注重农业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实现了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政府参与的生态补偿机制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具有重要生态功能但经济发展相对受限的区域,通过政府间的财政转移支付、生态补偿基金等方式,对其生态保护行为给予经济补偿,激励这些地区持续做好生态保护工作。如在一些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下游受益地区向上游保护地区提供生态补偿,确保了水源地的生态环境质量,同时也保障了上游地区居民的合理利益。这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让生态产品的价值在上下游的协同发展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深化“两山”理念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
为进一步深化“两山”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首先需加强制度创新,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制度体系。明确生态产品的产权归属,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标准,规范生态产品交易市场规则,加强法律法规保障,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坚实的制度支撑。
其次,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提升生态产品的监测、评估和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同时,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生态产业的技术升级,提高生态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增强生态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再者,强化生态文化建设。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生态环保意识,培育生态文化价值观,让“两山”理念深入人心,使绿色发展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生态保护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实践,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
除此之外,生态系统具有整体性和跨区域的特点,在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还需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协调,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构建全域联动的协同机制。加强区域间的生态保护合作、产业协同发展和生态补偿协调,真正实现生态优势与经济优势的互补互促,让生态产品价值在跨区域流动中充分释放,最终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从“局部优化”迈向“整体跃升”,为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的生态动能。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之际,回顾过去,我们深刻认识到这一理念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创新及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深远影响;展望未来,仍需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决心,深化理解并持续践行“两山”理念,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迈向新高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