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郑芳芳)4月12日,由中宣部宣教局、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工程第87场活动在重庆巴南区举办。中央党校哲学部伦理学教研室主任靳凤林,作题为《新时代领导干部政德建设》的讲座,并与现场观众和网友进行互动。
“为官必须先做人。”靳凤林认为,一名干部在德才无法兼备时,有德无才和有才无德相比,后者对社会的危害更大。“领导干部的政德水平对公民道德建设发挥着定向、推动、示范和凝聚作用。只有领导干部在道德建设中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整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才能有力促进公民道德建设。”他表示。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那么,何为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在靳凤林看来,明大德主要通过领导干部的忠诚品质得以体现,在当前条件下就是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守公德就是要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自觉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承诺;严私德就是要保持自己内心世界的干净整洁,禁止自己对各种不当物欲的追逐与放纵,特别是不能让权力沾染上铜臭味,同时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在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伴随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深入推进、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领导干部面临着价值观、权力观、利益观的巨大挑战。靳凤林认为,“一个公务员既想当官,又想发财,必定导致公权私用,贪污腐化,这种权力寻租纵能短时间内聚敛大量财富,看似风光无限,实际上最终必定会官财两空甚至身陷囹圄。”
如何将科学正确的价值观、权力观、利益观落实和体现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政德实践中?靳凤林表示,只有在持之以恒的理论学习中丰富政德知识,在执政实践的砥砺磨练中生成高超的道德智慧,在法治与德治相互结合中提高政德水平,在网络世界的道德冲突中增强善恶辨别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政德水平。
靳凤林强调,必须不断推进领导干部政德建设的法治化、制度化,逐步建立起由奖惩制度、监督制度和管理制度构成的有机统一的党内外法律法规制度体系,通过他律手段实现领导干部道德自律。“当然,最重要的是,领导干部自身必须要克服攀比、侥幸、居功自傲、晚年失衡、法不责众等不健康心理,严格约束自我,生成自己的道德智慧。要保持自己内心世界的干净整洁,特别是不能让权力沾染上铜臭味,真正做到‘当官莫求发财,发财别来做官’。”
演讲结束后,靳凤林与现场观众和网友进行了互动。面对网友“如何化解公利与私利的矛盾”的问题,靳凤林认为,要在保证集体利益的同时,充分尊重个人的正当利益。当二者着实无法兼顾时,作为一个共产党人就必须舍弃小我成全大我,坚定维护党和国家的整体利益。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工程此次走进重庆,和公众一起共同探讨如何提高领导干部政德建设水平,发挥好引领社会道德风尚的风向标作用。本场活动由重庆市巴南区委、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光明网承办。光明网、光明日报客户端对本次讲座进行了现场直播。600余位干部群众在现场聆听了讲座,来自全国的259.5万网友收看了节目,16.4万网友通过微博、论坛等参与了交流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