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促进服务消费,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首页> 理论频道> 理论专稿 > 正文

促进服务消费,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19-04-15 18:3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编者按】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持续释放内需潜力。这既是为了有效应对国际复杂严峻的经济环境变化,也是以强大国内市场为我国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更是破解2019年经济下行压力的关键举措。强大国内市场怎么干?有哪些生动具体的案例可供参考?就此,光明网理论部联合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邀请业内多位专家学者推出系列解读文章,就如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进行专业性地深入研讨。

  作者:南京大学长江产经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贸易系主任 罗立彬

  从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被反复提及。2019年春节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印发《进一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稳增长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2019年)》,提出24条具体措施来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可见,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大国国情决定内需主导,中外经济总量占比此消彼长决定了内需对中国经济会越来越重要

  国内市场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改革开放以来,代表外需的商品与服务净出口占中国GDP的比重最高的时候也只在2007年达到过8.9%。不仅如此,中国经济总量近年来在全球比重越来越高。世界银行WDI数据显示,2005年到2017年间,中国GDP占世界比重从4.81%逐年增加到15.12%,基本每年递增1个百分点。与此相对的是发达国家经济比重的下降,美国从27.57%到23.9%;欧盟28国从30.39%到21.40%;日本从10.01%到6.03%。同期人均GDP方面,中国年均增长率为8.74%,美国为0.86%,日本为0.84%,欧盟发达经济体为1.01%,世界平均为1.57%。中外经济总量在全球经济占比的这种“此消彼长”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经济会越来越依赖国内市场。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只要今后中国经济增长率超过世界平均经济增长速度,中国经济越来越依靠内需的状况就不会变化。2018年,代表外需的商品与服务净出口占GDP比重已经低至2.59%。随着中国贸易顺差收窄和经济继续增长,内需作为中国经济主要引擎的作用会持续提升。

  特殊国情决定中国实际内需可能被低估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GDP总量还可能被低估。以中美对比为例,中国的GDP是美国的66%,但是差距主要在服务业之上。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服务业的可比性较差,虽然网络时代服务可贸易性在增强,但是到目前为止现实中还有部分服务业的可贸易性低于制造业产品。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的GDP只有美国的66%,但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却已经达到了美国的95%以上。其实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标准计算,中国在2014年就已经是全球最大经济体。总之内需对中国经济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应该是长期趋势。

  促进服务业消费以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促进形成强大的中国市场,消费将是重要且主要的组成部分,在内需中的比重也将日益提高。2018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6.2%,比上年提高18.6个百分点,比资本形成总额高43.8个百分点。而在消费之中,服务消费将更加重要。根据中国发展基金会相关报告显示,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在人均GDP达到25000美元之前,中国在流通服务业、出行、住宿餐饮、金融保险、文化体育娱乐和以居民服务为主的其他项目的消费占支出比重都会提升。而在食品、衣着消费等生存性消费的比重将有所下降。因此,服务消费将是今后中国发展潜力最大的一部分,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必须要重视开发服务消费的潜力。

  一是要转变观念,承认服务消费的有效需求性质。尤其是承认“乐消费”的价值。随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们消费的需求重点将进一步从“产品可获得性”向由“品牌、多样性、精神愉悦、自我实现”过渡。在这个过程中,供给侧要提供的产出增量大多与服务业有关,产品品质提高以及多样性需求的满足需要研发、设计以及品牌等相关服务,精神愉悦需求的满足则需要旅游、娱乐、文化、体育等服务。这些服务消费过程可能是无形的,容易给人造成没有实际价值的认知,甚至有人会觉得是泡沫,可是事实上这些服务当中有相当大部分直接给人带来健康的精神愉悦之感受,很多消费者也愿意为之而付款,因此是有效需求。不仅如此,它们也将是未来中国市场需求增长较快的部分。

  二是高水平对外开放,利用国内外优势条件培育强大的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国内生产性服务的质量。中国目前具备非常突出的优势,可以吸收全球最优质的资源来培育适合中国市场的金融保险服务、现代物流服务、信息服务等生产者服务业。中国目前有全球第二的经济总量,按照现在趋势,中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会在几年后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这会吸引未来全球产品的研发设计、品牌建设、分销以及客户服务等更倾向于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偏好,这些领域的全球优势资源也会向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流动和集中,形成中国在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产业竞争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并最终推动形成国际竞争力。但是要充分实现这一优势,就需要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应该说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如据《国务院关于同意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的批复》中“及时调整《鼓励进口服务目录》,对17个试点地区进口国内急需的研发设计、节能环保、环境服务和咨询等服务进口给予贴息支持”的要求,我国将在试点的17个区域,进口创意设计服务、知识产权服务、数字技术开发服务、和技术研发咨询服务方面将获得贴息支持。

  三是培育文化产品商业授权机制,打通文化服务与制造业相互融合、互相支撑促进的通道。除对有形产品消费追求“品牌、多样性、精神愉悦、自我实现”等,人们对于无形的文化服务消费也需要延伸到有形物品上才能更好的实现其价值,因为一些文化体验类产品的消费受到时间的硬约束,需要延伸到不受消费时间约束的实体产品之上才能实现规模扩大和竞争力提升。以电影为例,在世界各国,电影票房占GDP的比重相对固定且非常小,比如美国电影票房占其GDP比重还不到0.06%。这是因为电影票房只能在观众坐在电影院里观看电影时产生,既受到空间约束,又受到时间约束,同时又受到收入约束,因此票房增长总是有极限的。但是电影市场从来都不仅仅是票房,在美国,票房收入只占电影总收入的30%,其余都是衍生品收入。通过衍生品授权,电影可以获得新的收入来源,从而支撑电影更大规模的投资来提升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一些有形的制造业产品也由于获得了电影形象的商业授权而提高了影响力和竞争力,增加了销售额,从而实现制造业和服务业相融合发展。这需要发展文化创意形象授权经营,对相关的知识产权进行有效保护。有了成熟的商业授权机制,既可以发展壮大文化服务业,也可以通过制造业产品来更好的传播中国文化。

  相关阅读

  壮大国内市场,扩大对内开放

  发展大国经济必须培育和壮大国内市场

  以“稳投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增扩内需市场,把握新兴产业发展机遇

[ 责编:郑芳芳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质生产力引领下的共同富裕之路

  • 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