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赵长茂:加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统筹
首页> 理论频道> 动态导读 > 正文

赵长茂:加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统筹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0-03-24 10:3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赵长茂:加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统筹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文明教育、中医药健康发展、公众信息免疫力、区域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赵长茂:加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统筹】

  中央党校原副校长、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赵长茂指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可以统筹兼顾的一个基本事实是,即使在疫情最为紧张的时候,与疫情防控相关的生产和交通运输活动、抗疫设施建设、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科研工作也没有停摆,而是开足马力、加班加点,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持。甚至有不少企业迅速反应,在条件和资质具备的情况下改产疫情防控急需的医用产品和设备。可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可以创造条件统筹推进。在疫情趋稳的当下,复工复产的基本思路就是把中央“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的要求落到实处,即低风险地区尽快将防控策略调整到外防输入上来,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中风险地区依据防控形势有序复工复产;高风险地区继续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应当认识到,复工复产是事关就业稳定和经济社会稳定、事关全局和未来的硬任务。比如,目前正值春耕时节,若错失时机,就可能“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影响国家粮食安全。此外,切实推进有序复工复产,必须健全和完善相关机制,鼓励领导干部勇于担当,从本地实际出发主动作为,创新工作方法。

  摘编自《人民日报》

  【武贵龙:疫情期间高校应加强文明教育,增强网络素养】

  北京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武贵龙指出,疫情发生以来,网络海量信息爆炸式传播,网络信息鱼龙混杂,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不容小觑,网络阵地已成为战疫斗争的第二战场。此外,高校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还要确保“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研”的总体教学秩序,意味着疫情期间广大师生要通过网络连线、隔空对话来实现日常的教学任务。基于此,高校要突出加强师生网络文明教育,积极引导广大师生争做有高度的安全意识、有文明的网络素养、有守法的行为习惯、有必备的防护技能的“四有好网民”。一要立足在线教学这一实际,充分发挥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优势,加强师生网络教育培训指导,提升师生应用网络技术的能力。二要注重教育形式创新,积极利用新媒体开展网络征文、书画、短视频等网络作品创作活动,提高网络资源供给质量,持续加强舆论正面引导和官方媒体发声,回应师生关切问题,帮助师生增强理性分析问题、明辨是非的意识和能力。三要制定网络文明公约,教育引导师生科学用网、文明用网,共同维护清朗和谐的网络空间。

  摘编自《光明日报》

  【叶利军:为中医药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中医药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叶利军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大力推动中医药发展,遵循中西医并重原则,建立和完善了中医药管理、教育和传承创新发展方面的相关制度,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今后,要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挥中医药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中药饮片供应保障水平;建立健全体现中医药特点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不断向基层下沉;完善医养康养相结合的中医药养老服务体系,提升中医药特色康复能力;规范中医药市场管理,重拳打击打着中医药旗号的伪中医、伪科学。抓住当前中医药发展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让这一中华文明瑰宝焕发新的光彩,为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作出新的贡献。

  摘编自《经济日报》

  【张伟莉:良莠不齐的信息洪流面前要增强公众的信息免疫力】

  西南政法大学张伟莉认为,互联网时代的传播方式使信息数量呈现出裂变式增长,良莠不齐的信息洪流客观上已成为公众所面临的现实问题。虚假信息、极端信息、低俗信息的传播形成了巨大的负面能量,遮蔽了事实真相,形成弥漫着焦虑、多疑、恐惧的网络环境和社会氛围。对此,首先,要引导公众树立科学的信息意识。在信息化时代,整个社会的运转和人的生存都依赖于信息发出与接收的动态关系,人无法脱离信息而存在,因此公众需主动学习和掌握处理现代社会信息价值的能力,形成自觉、自如地搜集、发出和转换信息的意识,才能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以有效的方法、正确的渠道、积极的意识主动寻找答案。其次,要提升对互联网的运用能力。人们总是倾向于从海量信息中接收符合自己喜好的信息,尤其是对社交媒体信息的高度依赖,以致所吸收的内容越来越狭隘。互联网的开放性使资源共享成为可能,这为公众学习创新提供了条件,但前提是公众要形成良好的用网习惯,主动建立全媒体的信息渠道,接收不同网络主体尤其是主流媒体的立场观点,提高自身获得、解读、分析、评价与传播各类信息的能力。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廖凡:尽快完成或启动区域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工作】

  中国社科院国际法所研究员廖凡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个别国家本就已经甚嚣尘上的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和“逆全球化”,呈现愈演愈烈之势。在此情形下,我国一方面要坚定捍卫全球化和多边主义,在包括世贸组织在内的各种多边场合坚定守护中国立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要尽快完成或启动重要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工作,加速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大概率到来的全球经济“寒冬”中达到“抱团取暖”的效果。一是努力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如期签署。二是加快推进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加大中国—海合会自贸协定谈判力度,并积极推进与以色列、挪威、斯里兰卡等的自贸协定谈判以及与韩国、秘鲁等的升级谈判,加快构筑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继续扩大自贸伙伴的“朋友圈”。三是尽快启动加入《全面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谈判,为中国经济发展争取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赢得更加充足的规则空间。

  摘编自《经济参考报》

  (光明网记者 郑芳芳整理)

赵长茂:加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统筹

[ 责编:李澍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提高粮食生产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 如何理解货币政策的“适度宽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