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罗雨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系统部署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其中重要一项就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当前我国经济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打造合作竞争新优势,有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
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40多年来,我们坚定不移推进对外开放,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经济规模稳居世界第二,年均增速远高于世界同期平均水平,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突出贡献;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均居世界前列,是全球双向投资大国。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对外开放是中国经济腾飞的重要秘诀,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未来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有利于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通过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吸引外资,可以更充分地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生产效率,增强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创造更多物质财富。通过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可以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进口,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消费需求。通过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促进资源要素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可以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
有利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当前我国比较优势正在发生变化,需要更加充分利用全球优质资源,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纵观全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大国博弈加剧,气候变化引发自然灾害频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加大。通过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高在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可以更好实现安全与发展的有机统一,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活力和韧性。
有利于塑造良好外部发展环境。我国经济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世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既是大国责任所在,也符合我国经济发展要求。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对国际分工和经贸合作造成不利影响。我国通过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可以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确定性和正能量。主动维护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既造福中国,也将惠及世界。
从实践中汲取宝贵经验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合作竞争新优势,要总结好运用好我国开放发展的成功经验。
顺应经济全球化大势,与时俱进调整开放策略。我国不断根据内外部形势和自身能力条件变化与时俱进调整开放策略,走出一条以扩大开放促进改革、以深化改革支持扩大开放的科学路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我们以建设经济特区为突破口,积极吸引利用外商投资,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为我国经济增长注入了活力。1992年以后,我国对外开放加速向纵深推进,实行沿江和沿边开放,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实施一系列鼓励扩大开放的举措。加入世贸组织(WTO)后,我们充分抓住机遇,认真履行入世承诺,以开放促改革,严格遵循国际通行的市场规则,完善外资产业政策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加快打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动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遵循客观发展规律,实行正确的对外开放战略。战略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于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并举,将中国所长、外商所重结合起来,逐步成为制造业大国。随着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发生变化,主动承接高端研发制造和服务外包等更高层次产业转移,更深融入世界经济体系。路径上,我们选择逐步放开的渐进模式,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逐步推进的对外开放格局,用好开放试验田,逐步适应国际经贸规则,避免了大规模调整带来的剧烈冲击。内容上,我们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先推进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再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机制上,我们采取内外统筹、相互促进的方式,以加入WTO、签署自贸协定、落实开放承诺来自我施压、倒逼改革,发挥自贸试验区等开放平台先行先试作用,推进体制改革、监管创新,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我们大力发展加工贸易、积极利用外资,将潜在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发展优势,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提高了居民收入水平。通过引入外资和积极扩大进口,使我国人民享受到优质商品和服务,显著提升了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对外开放政策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极大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开放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对外开放
当前,我国开放发展的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面临诸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但有效应对外部风险挑战、把握战略机遇、赢得发展主动,必须坚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我们要加强对开放的战略性、系统性、前瞻性谋划,在更高起点上优化对外开放格局,拓展对外开放范围领域,不断构筑对外开放新优势,汇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一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不断增强超大规模市场吸引力。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与国际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市场体系,加强设施联通,提高政策稳定性、监管一致性、市场联通性,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积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巩固增强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吸引力。进一步挖掘中西部地区开放潜力,提升内陆及沿边地区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的能力。严格落实外商投资法,推动稳外资24条政策措施加快落地见效,打造内外资一致、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大力吸引和汇聚全球高端要素资源。
二是积极有序推进服务业开放,持续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以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为抓手,加快探索建立健全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深化“边境后”管理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医疗、增值电信、教育等领域开放。鼓励外资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并参与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支持外资企业引进新技术、发展新业态,不断促进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优化,将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经济发展实绩。坚持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三是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开创国际合作新局面。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加快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积极对标《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等推进改革,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拓展外贸新空间、增强外贸新动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全面深入参与WTO改革,参与推动南南合作和南北合作,汇聚更多发展伙伴、构建更广泛的朋友圈,加速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四是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推进绿色化、数字化发展合作。顺应世界经济、技术、产业、社会发展普遍规律和时代大势,加强绿色、数字等领域国际合作,落实好“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为重点,大力促进绿色制造业发展,尽快推进数据跨境安全、自由流动,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五是建立适应高水平开放要求的安全保障体系,实现发展与安全的有机统一。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妥善处理分歧和摩擦,维护外部环境安全稳定。坚持在法治基础上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扩大开放中推进法治建设,不断夯实高水平开放的法治根基。充分利用新技术创新监管模式,加快完善与数字贸易等新模式、新业态相适应的监管体制,实现由“管得住”向“管得好”转变。构筑与更高水平开放相匹配的监管和风险防控体系,在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同时,抢抓历史发展机遇,不断提升开放发展水平,持续提高国家安全发展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