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经济外交研究会2018年年会在贸大举办

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经济外交研究会2018年年会在贸大举办

2018-01-18 18:08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网讯(记者刘卓)近日,“新型国际关系构想下中国经济外交的形势与展望”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经济外交研究会2018 年年会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举办。

  当前,全球政治经济博弈进入新阶段。中国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概念,不仅是对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继承与发扬,也是对传统国际关系的超越和创新。十九大报告更是指出“要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使得中国外交目标更加明确、路径更加清晰、体系更加丰满。新时代的中国经济外交需要在理论和政策层面与时俱进。

  “2017年是中国经济外交勇立潮头、砥砺奋进的一年。”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经济外交研究会副会长竺彩华举例说,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厦门会晤等,表明中国向世界交出了漂亮的经济外交成果单。在她看来,党的十九大为来的中国经济外交研究指明了方向,即通过经济外交来推动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戴长征在发言中指出,目前中国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外交、推进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倡导者。他总结了2017年中国经济外交的特点:经济外交是中国构建新兴国际关系重要抓手;中国经济外交是高度包容、高度开放的,没有意识形态限制,是对西方经济外交理论和实践的超越;中国的经济外交是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而不是制度和权利的导向。戴长征呼吁,中国经济外交的经验需要学界和政府、企业、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需要进一步总结提炼,进行理论化和学理化的加工。

  本届年会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承办。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交学院、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高校,以及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校、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等知名研究机构的80多位学者参加本次年会。围绕“新型国际关系”与“中国特色大国经济外交”的理论与方略,与会专家展开了热烈讨论。来自《外交评论》、《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的专家对各组讨论进行了精彩点评。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曾于2013年12月7日发起并主办首届经济外交年会。其后,在外交学院的大力推动和其他相关院校配合下,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经济外交研究会于2015年年初正式成立。目前,学会有10 家正式会员单位,包括外交学院、清华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云南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8 所国内一流大学,以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2 家国家级科研机构。未来,经济外交研究会将继续整合各种研究资源,推动中国特色大国经济外交的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外交大战略。本届年会一致商定,2019年经济外交年会将由浙江工业大学在杭州承办。

[责编:李澍]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 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性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