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思享家】“博鳌智慧”造就人类更美好未来
首页> 理论频道> 思享家 > 正文

【思享家】“博鳌智慧”造就人类更美好未来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18-04-10 18:2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王毅

早茑争暖,春燕啄泥,正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如约而至。来自世界各地的2000多位嘉宾齐聚海南,共商亚洲发展,展望世界未来。4月10日,习近平主席出席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指出“博鳌亚洲论坛成立以来,立足亚洲,面向世界,在凝聚亚洲共识、促进各方合作、推进经济全球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建言献策,提出许多富有价值的“博鳌方案”,作出了积极贡献。”可以说,博鳌论坛为世界贡献了“博鳌智慧”,而“博鳌智慧”必将造就人类更美好的未来。

时下全球局势并不像节气那么美好。一周来,继公布对华价值500亿美元商品加税建议清单之后,美国政府日前又威胁对华额外加征1000亿美元商品的关税。美国正试图把中国逼至贸易战边缘,试探中方的底线。

值此时刻,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举行,主题为“开放创新的亚洲,繁荣发展的世界”,在这一主题下,设置了“全球化与一带一路”“开放的亚洲”“创新”“改革再出发”四大板块,会议期间将举行60多场公开讨论。一系列关键词给出了答案:实施积极进取的改革创新,推动公正合理的经济全球化,打造开放包容的亚洲与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样的答案,凝聚了数千年积淀的中华文明精华,浓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功经验,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历史担当与人类情怀。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博鳌亚洲论坛折射的是14亿中国人民的睿智,折射的是新时代领导人的卓识!

“博鳌智慧”指明世界发展的正确方向。近代以来,一直是西方国家主导世界,西方文明也因之占据优势。在西方文明影响下,国家成为自利的主权实体,整个世界成为各个国家追逐自身利益的角斗场,国家间的各种矛盾冲突持续不断,直至引发两次世界大战。二战后,跨国贸易往来迅猛发展,相互依赖日趋加深,国际合作不断深化。表面看国与国之间似乎发生了深刻变化,但隐藏着的内在逻辑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资本走向世界,利润流回西方。由此,新自由主义大行其道,西方国家不遗余力地推动全球化。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也获得迅速发展,要求改变不平等现状的呼声日益高涨,这就致使旧有局面难以为继。西方国家就忽然回头,求助于贸易保护主义。在这样的背景下,博鳌亚洲论坛倡导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开放的新亚洲、开放的新世界,有助于实现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这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博鳌智慧”找到世界发展的强劲动力。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整个世界经济陷入发展困局。各主要经济体纷纷实施量化宽松政策(QE),全球流动性放大,国际金融出现波动。经济衰退导致需求不足,需求不足又制约全球生产。经济金融的波动引发普遍的恐慌,恐慌心理进而触发“逆全球化”倾向。经过连续多年的徘徊,近期以来,世界经济出现复苏迹象,但整体上还很脆弱,增长并不稳定。纠其根源,是缺乏强劲有效的增动力。因而,为世界经济寻求增长动力已成为当务之急。博鳌亚洲论坛倡导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发展的思路。通过深化改革,优化经济金融治理;通过扩大开放,进一步促进世界经济融合;通过科技创新,推动全球生产。这是当前形势下世界经济摆脱困局的必由之路。

“博鳌智慧”绘就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蓝图。我国经济持续40年的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历史上空前的奇迹。中国的发展得益于世界,也必将回馈国际大家庭。近年来,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高达30%以上,成为不折不扣的世界经济发展领头羊。我国的发展是真正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开辟了包容性发展的全新模式,不仅惠及全国14亿人民,也以自身的发展推动全球各国的共同发展。博鳌亚洲论坛突出了共商共建共享的思路,倡导亚洲各国,世界各国携起手来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化合作,同舟共济,一起努力营造繁荣稳定的新世界,真正体现了世界各国人民共同诉求的美好蓝图。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博鳌智慧是中国、亚洲乃至整个世界的可持续发展的智力支撑,博鳌智慧照亮了人类未来的发展之路!

[ 责编:李澍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把文艺创造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 提升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质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