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我国新时代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残障与发展论坛(2018)在京举行
光明网讯(记者赵宇)6月23日,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中国人民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院主办的“残障与发展论坛(2018):新时代的残疾人事业发展”在北京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教授为论坛致词,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院院长郑功成主持开幕式并介绍了论坛背景。中国残联副主席吕世明、民政部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促进司副司长徐建中等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民政部、中残联、北京市卫健委、北京市民政局等有关部门代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国家行政学院、中国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首都经贸大学、浙江大学、河北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大学、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20余所高校和中国社科院、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等的专家学者代表,以及北京市精神卫生保健所、北京市海淀精神病院、回龙观医院、安定医院、北京市第三福利院、海淀精神病院、朝阳区第三医院、北京市第三社会福利院等机构负责人和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等企业代表共计百余人出席了论坛。会议开幕式上还对获得2018年度曾宪梓助残研究奖学金的16名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颁发了获奖证书。
郑功成教授主持开幕式
郑功成指出,之所以选择“新时代的残疾人事业发展”作为今年的论坛主题,原因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国家发展有了新的发展目标、新的发展战略,也面临着不断升级的民生诉求,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也应当顺应新时代的要求,用新的思维与新的行动方案来解决现实问题并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完备的公共政策支持。他认为,新时期的残疾人事业必须立足于追求平等的理念,尽快弥补短板,并使相关政策体系化,此次论坛将在全面总结政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为我国未来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与公共政策的完善提供理论支持。
杜鹏副校长致辞
杜鹏指出,中国人民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院自2007年成立以来,创办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论坛、残障与发展论坛,为全国搭建了两个专业交流的平台,组织实施了若干项目的研究工作,培养了一大批从事相关理论研究的青年学者,还奖励了200多名积极调研残疾人事业发展实践和在志愿助残方面做出贡献的人大青年学子,为我国残疾人事业公共政策的发展与完善做出了积极贡献,极大地推动了残疾人教学科研与教学事业的发展。他强调,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的发展时期、新的社会背景和新的民生需求对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他表示,中国人民大学将充分利用自身的学科优势,一如既往地支持残疾人的相关理论与政策研究,为我国新时代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中国残联副主席吕世明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了中国人民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院对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他全面回顾、总结和展望了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他指出,在党和国家的关心与大力支持下,我国残疾人事业在新时代稳步推进,残疾人相关保障制度的建立完善使残疾人的生存发展条件日益改善,关心、关爱残疾人的社会氛围愈加浓厚,残疾人康复、教育、文化体育、权益维护及无障碍环境建设等均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残疾人群体的社会融合感不断加强,也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他指出,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仍然面临问题和挑战:残疾人的生存发展受限,残疾人在康复、教育和就业等方面困难较多,残疾人权益保障的法制政策体系不完善,残疾人保障法配套行政法规的发展程度较低,残疾人福利保障对财政的依赖较大,残疾人福利模式选择待定等。他强调,要尽快制定出台残疾人福利保障条例,这需要学界、业界给予理论支撑、推进调查研究。社会各界都要关心关注残疾人的生存与发展,大力支持推动残疾人福利专项立法。他指出,未来应当加强残疾人相关问题的理论研究,推动残疾人事业的法规制度构建,加快残疾人事业大数据平台建设,完善提升残疾人公共服务的内容及质量,为广大残疾人群体带来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残障与发展论坛(2018)会场
民政部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促进司副司长徐建中表示,残障与发展论坛的召开,对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推动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他指出,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推动下,我国残疾人事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残疾人权益保障的政策法规逐步完善,残疾人的福利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他表示,作为推动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政府职能部门,近年来,民政部开展了许多工作。完善了残疾人的福利保障制度,构建起残疾人的公共服务体系,出台了重度贫困残疾人的集中和社会化照料制度,加强了对残疾人服务机构的管理,促进了残疾人集中就业政策的完善,推动了残疾人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发展。他指出,残疾人是特殊的社会群体,关心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他提出,下一步,要围绕改善残疾人民生保障,全面增强残疾人福利保障和服务供给能力,增强残疾人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他希望,参会的专家学者加大对残疾人事业的相关理论研究、破解政策难题,从而对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给予更多支持。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医疗保障专业委员会韩凤顾问在发言中回顾了上世纪80年代初期参与创办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和中国残联所走过的历程,用丰富的资料揭示了历届国家领导人对残疾人事业的高度关注,充分肯定了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进展。她同时指出,我国残疾人事业还存在着以下问题:残疾人服务机构供给不足、残疾人及家庭总体收入普遍低于正常人家庭、入学就业婚姻生活困难、社会地位低,平均寿命短。她建议,首先要树立以残疾人为本的初心,其次要优化“防、治、康、回归社会”的服务模式和质量,第三要加强队伍建设,第四要广泛宣传为残疾人奉献,为残疾人服务最光荣的理念。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浙江大学教授何文炯发表了题为“新时代残疾人社会支持体系建设”的主题报告。他指出,残疾人社会支持体系建设进入国家规划、残疾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有实质性推进、全社会残障理念和环境的深刻变化三个标志已经反映30多年来我国已经建立起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残疾人社会支持体系,充分体现了社会的文明进步。他认为,残疾人社会支持体系建设面临着服务供给总量不足、服务供给结构不够合理、服务能力专业化和效率低的问题以及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家庭小型化的新矛盾。他提出四个建议,一是要进一步明确各主体责任,二是加快健全残疾人社会服务体系,优化制度安排和制度设计,三是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加强资源整合,有效利用市场机制,四是注重残疾人社会融合,培育良好的社会环境。他明确,残疾人社会支持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包括:一,全面推进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有效落实各项制度和政策,确保残疾人基本权益和尊严,二,着力补短板,给残疾人提供精准的康复服务和教育,充分发展残疾人的就业与增收服务,弥补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的绩效评估工作,三,实施国家无障碍战略,四,培育助残扶残文化和舆论氛围。
中国人民大学残研院副院长黎建飞教授作了“互联网与人工智能对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影响”的主题发言。他指出,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给残疾人事业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突破与机遇,远程教育、视频教育等技术手段的出现极大地扩展了残疾人的认知领域,缩小了残疾人与非残疾人之间的差异,在更加广泛的领域中给予了残疾人更多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他表示,进入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时代,残疾人就业率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扩充。就业对残疾人来说,不仅意味着解决生存问题,更重要的在于解决了残疾人群体的尊严与社会融入等问题。他强调,在此背景之下,未来应当出台相应政策法律对互联网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进行规范和引导,通过多项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残疾人进入相关行业工作,并在政策链、资金链上给予更多扶持,从而进一步缩小残疾人群体与非残疾人群体间的差距,最大程度地消除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障碍,让残疾人群体能够像非残疾人一样更加自由、更加自主地工作、学习和生活。
原武汉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基地主任邱观建教授围绕新时代下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新需要、新矛盾及新任务作了主旨发言。他指出,随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残疾人事业同样进入了新的发展时代。他表示,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同样面临着新的矛盾。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板,残疾人事业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新矛盾在总体社会事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背景之下异常突出,城乡差别、区域差别在残疾人事业发展中同样存在,残疾人的基础保障、公共服务、制度创新、以及发展效率等均不充分。他强调,新时代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面临着新任务。他建议,从指导思想、体制机制、发展道路、政府行为、政策原则及社会原则等方面发力,建设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话语、中国模式的残疾人事业发展道路、理论和制度。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中央政府事务高级经理赖钰基做了题为“坚持药物治疗、预防精神残疾、促进认知功能恢复”的演讲。
下午的会议分为三个分论坛。20多位专家学者在“残疾人事业发展综论”、“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地方实践”、“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生活状况与公共政策”等分论坛上发言并展开讨论。
与会者一致认为,新时代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社会背景,在国家快速现代化进程中,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政府付出更大努力,而且需要全社会形成让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平等享受国家发展成果的共识与氛围,而学界显然对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理论创新与政策体系的完善负有重大责任。
[责编:李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