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举办第五届跨文化商务沟通高端论坛暨“一带一路”跨文化沟通研讨会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举办第五届跨文化商务沟通高端论坛暨“一带一路”跨文化沟通研讨会

2018-07-21 16:48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网讯(记者刘丹)2018年7月14日-15日,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主办,商务英语研究所承办,中国跨文化交际协会、《商务外语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暑期学校、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协办的第五届跨文化商务沟通高端论坛暨“一带一路”跨文化沟通研讨会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召开。会议聚焦“一带一路”的跨文化沟通,并涵盖了跨文化商务沟通的理论与方法、策略、效果、问题及解决方案等诸多议题,吸引150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参会。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举办第五届跨文化商务沟通高端论坛暨“一带一路”跨文化沟通研讨会

  赵忠秀副校长致欢迎词

  会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兼英语学院院长赵忠秀教授首先致欢迎词。赵忠秀高度评价了近年来英语学院跨文化研究团队所取得的成绩,并希望英语学院以获批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博士点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学科建设。

  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会长孙有中教授在贺信中表示,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带一路”倡议开启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跨文化沟通,跨文化商务沟通研究前景广阔,大有可为。近年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连续举办了五次相关会议,他希望以后将这个传统保持下去,继续为推行跨文化教学和研究做出贡献。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高等英语教育出版分社李会钦社长在致辞中阐述了文化与语言两个方面对于企业选拔国际人才的重要意义,并介绍了新近推出的国才考试。

  上午主旨发言环节,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培训中心国际培训处王莉处长介绍了“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贸促会为100多个国家举办发展中国家商务官员研修班的经历,并指出举办这些研修班为促进中国和各国之间的经贸往来发挥了重要作用,跨文化商务沟通是她和团队每天的日常工作,其研究非常具有实际指导意义。三峡大学国际交流处处长、国际交流学院院长席敬博士从产业关系和人力资源管理视角出发,探讨了中国能源企业走出去的机遇与跨文化沟通的挑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跨文化商务沟通研究所所长史兴松教授对比阐述了中美社交媒体中企业营销的体裁异同。磊石跨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黄伟东先生论述了中国企业如何培养优秀的国际化管理者和领导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商务英语研究所所长冯捷蕴教授分享了为中国贸促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商务官员研修班讲授“跨文化沟通”培训课程的设计理念和具体实践,该研究提出了一个循环的多维度分析框架。

  下午主旨发言环节,华威大学的Stephanie Schnurr教授对于文化是否影响国际商务活动进行了重新的解读。她认为文化是复杂的、动态的,尽管Geert Hofstede教授提出的文化维度在学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但其基于国家层面的、量化的维度分类有其局限性。她鼓励学者更多采用质性的方法,进行深入的田野调查。德国波恩大学Klaus P. Schneider教授发现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在进行商务沟通时,其礼貌和面子的概念存在差异,其研究建立了一个文化模型,旨在为国际商务活动提供更好的面子管理策略。Hofstede Insights高级咨询顾问Diego Gilardoni先生则聚焦“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强调应制定有效的跨文化传播策略,从而建立和维护国家和企业的良好声誉。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高级总监江锡祥博士结合自己在多家西方跨国企业担任高管的工作经验,提出了国际人才所需要的知识类型和必备技能。加拿大康考迪亚大学Saul Carliner教授论证了不同国家的经济和价值观对沟通管理实践和采纳的标准产生影响。

  在分论坛上, 12位嘉宾围绕“一带一路跨文化研究”、“中国企业与一带一路”、“商务沟通与跨文化研究”三个主题做了发言,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举办第五届跨文化商务沟通高端论坛暨“一带一路”跨文化沟通研讨会

  参会者合影

  在召开高端论坛前一天,还举办了题为“一带一路跨文化沟通”的研讨会。5位来自政界、学界、和商界的专家分享了从事高端跨文化培训的经历,总结了中国企业培养国际化人才的经验,并重点探讨了如何加强跨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共赢多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英语学院 商务英语研究所 供稿)

[责编:郑芳芳]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理响中国】推进人力资源强国建设

  • 共同富裕背景下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