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光明网专论】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足音
首页> 理论频道 > 正文

【光明网专论】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足音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18-08-22 09:4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足音

——“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侧记

  作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际政治经济学系主任、外交学系主任 檀有志

  早自新世纪伊始,波谲云诡的国际关系舞台即上演着“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恐怖主义沉渣泛起甚嚣尘上、冷战已毕而冷战思维未清、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四处肆虐等等,当今世界正处于二战之后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最为深刻最为复杂的经济大动荡、社会大变革、格局大调整、实力大洗牌的历史进程之中。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旋即引发了国际社会尤其是沿线国家的普遍关注和积极响应。2018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五年来这一发端中国、放眼世界的重大倡议究竟走过了怎样的一段历史征程?其对当前世界发展大势带来了何种深刻影响?其已取得了哪些阶段性合作成就?其未来的铿锵步履又将迈向何方?登高而望远,鉴往以知来。

  “一”如初心,志在寰宇

  2013年,中国首次公开提出“一带一路”这一兼具国内发展远景规划与国际合作战略构想的重大倡议,旨在将一头连着历史、一头连着现实的“一带一路”共同建设成为一条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2015年3月,经国务院授权,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分别从时代背景、共建原则、框架思路、合作重点以及合作机制等诸多方面系统阐释了“一带一路”的主张与内涵,并郑重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方向和任务。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标志着全球互利共赢新时代的良好开局,折射出“一带一路”倡议已经跨入由宏大愿景落地为坚实行动、从顶层设计转入到基层建设的新阶段。

  中华文化素来推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主张超越各种形态的“自我中心”主义。从这个视角来看,“一带一路”倡议这一跨越中外、融通古今的宏伟构想,既承载着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的繁荣梦想,又赋予了古代丝绸之路以全新的时代内涵,正是对这一传统哲思的最好注脚。顺应着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五年来“一带一路”倡议不改初心,始终坚守绝不将本国的方略设计强加于别国、唯图一国之私的公义底线,勇于背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大国担当,矢志不渝地倡导世界各国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携手打造休戚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带”动全球,共克时艰

  当前国际形势正发生着极为错综复杂的剧烈变动,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继续走向深入,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大步向前推进,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的调整演变也在悄然加速。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在发酵、持续显现,处于缓慢复苏中的世界经济尚未进入一个稳步增长的良性循环,系统性和结构性风险还相当突出。就世界整体而言,人类所面临的和平与发展问题依旧严峻:地缘政治因素更加凸显,东北亚、南亚、中东地区等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安全形势更趋严峻多元;新兴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的宏观政策取向日益分化,经济运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明显加大;恐怖主义、难民危机、网络安全、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各种非传统安全威胁呈“井喷”之势,全球治理相较低效乏力,“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各种全球性问题还时常交织产生,使得人类社会愈发意识到彼此共存于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因而加强全球治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已然成为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直面当前全球性问题凸显的新情势,“一带一路”倡议反映的正是努力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的东方智慧与中国路径。五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始终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不是固步自封,而是开放包容;不是中国一家的小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大合唱。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明确指出的,“‘一带一路'建设不应仅仅着眼于我国自身发展,而是要以我国发展为契机,让更多国家搭上我国发展快车,帮助他们实现发展目标。我们要在发展自身利益的同时,更多考虑和照顾其他国家利益。要坚持正确义利观,以义为先、义利并举,不急功近利,不搞短期行为。要统筹我国同沿线国家的共同利益和具有差异性的利益关切,寻找更多利益交汇点,调动沿线国家积极性”。中国积极推动全球利益攸关方凝心聚力共克时艰,共同期冀一个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

  “一”番耕耘,硕果瞩目

  在浩瀚悠远的人类历史长河里,五年时间诚然不过是沧海一粟,但跨越时空维度的“一带一路”倡议在中国乃至全球发展史上必将留下其不可磨灭的独特印记。五年来,“一带一路”构想从无到有,由点及面,化理念为行动,参与全球治理,激发世界脉动。截至目前,“一带一路”倡议已得到了全球上百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响应和支持,其中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方签署了共建合作文件,覆盖了全球范围内将近35亿人口以及上万亿美元的投资和贸易。其进展速度之快、收获成果之丰、涉及范围之广,无不令世人瞩目。

  “一带一路”倡议将中国梦与世界梦有机结合,其核心理念是共同发展,目标是合作共赢。因此它不是中国一家独占整个蛋糕或分得蛋糕的大头,而是沿线国家共同努力把蛋糕做大并各自分到更大的一块。有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18年上半年,我国企业共在46个国家建设初具规模的境外经贸合作区113家,累计投资348.7亿美元,入区企业4542家,上缴东道国税费28.6亿美元,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28.7万个。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古丝绸之路,在新时代里不断续写新的华章。五年里,“一带一路”倡议在互联互通方面取得的成绩蔚为壮观,政策沟通不断深化、设施联通不断加强、贸易畅通不断拓展、资金融通不断扩大、民心相通不断促进。特别是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领域,历经过往五年的精心耕耘,陆上与海上新丝绸之路实现了“落霞与铁路齐飞,秋水共海港一色”。此外,藉由“一带一路”的广阔合作平台,公共外交在人文交流领域的灵动效用也得以大有用武之地,日益成为沿线各国型塑国家形象、打造国际品牌、提升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抓手。而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各种不同类型的国家基于自身的发展需求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这一点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朋友圈”几度扩容上呈现得尤为明显。随着黎巴嫩于2018年6月被批准作为意向成员加入,亚投行的成员总数已增至87个,两年半时间内这一数值比2015年12月成立之初的57个创始会员国足足高出了五成之多。鲜活的数字自己会说话,这一系列令人瞩目成绩的取得恰好也从不同侧面有力地印证了“一带一路”倡议并非一些想当然者不明就里所鼓噪的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更绝非一些别有用心者为黑而黑所指斥的“新殖民主义”。

  “路”阻且长,行则将至

  “一带一路”倡议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区域合作共赢与全球协商共治的“中国方案”,启动五年以来所取得的硕果大大超出了预期,但与其他新生事物一样,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避免不了一些“成长的烦恼”。“一带一路”倡议面临的风险和问题是多源性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一宏伟构想涉及国别与人口数量众多,地缘政治经济关系盘根错节。粗略概括起来,主要有地缘政治冲突性强、经济结构互补性弱、区域内部信任缺失、域外大国博弈频仍等几只“拦路虎”。在“一带一路”项目具体运作过程中,一方面不少沿线国家存有领导人权力交接、民主政治转型、民族矛盾冲突等因素带来的政治不确定性及政策风险;另一方面也有诸如法治状况乱、监管负担重、融资成本高等制约性现实瓶颈。当前随着世界经济复苏速度显著放缓,全球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主义情绪已日益升温,尤其是一些国家逆历史潮流而动、悖国际道义而行,肆意高启关税壁垒、动辄挥舞霸权大棒,不惜将各国推向贸易战的边缘,结果必然是损人不利己,使得本就增长乏力的全球经济雪上加霜,也为“一带一路”倡议的艰辛前行平添许多不必要的阻滞。

  新时代下的“一带一路”建设体现了中国全方位开放的理念,是过去40年改革开放的继续。“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中饱含深情地说,“古丝绸之路绵亘千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而人类文明进步的历程从来都不是只有坦途大道,纵使前路艰险又漫长,但也“不能一遇到风浪就退回到港湾中去,那是永远不能到达彼岸的”。

  大道至简,诚哉斯言。“一带一路”倡议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秉持“亲诚惠容”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通过与沿线各国共享现实的发展红利、承担共同的社会责任,合力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生态文明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一带一路”倡议已然风雨兼程走过了五年,其所取得的阶段性成就不言而喻、有目共睹。“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句中国古语既是对过往的小结,也是对当下的激励,更是对未来的昭示。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专项招标课题“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思想内涵与实现路径研究”(18VSJ044)以及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一带一路'战略视角下中国海外利益拓展与公共外交建设研究”(16YQ06)的阶段性成果)

[ 责编:李澍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思想理论网络文章评价系统

  • 何以模范 | 北疆文化系列专题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