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思享家】新时代内涵的三个维度
首页> 理论频道> 思享家 > 正文

【思享家】新时代内涵的三个维度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18-09-12 14:5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天津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王淑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视野、立足改革开放40年国内外发生的深刻变化、立足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作出的科学判断。认真领会和深刻理解新时代内涵,对正确认识我国和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准确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时代是对特定社会历史范畴的表述。不同的社会形态、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发展阶段,形成了不同内涵的时代。对于中国而言,新时代表明我国战略任务的变化、发展坐标的前进、国际影响的增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36次提到“新时代”一词,从3个维度阐释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的内涵。

  历史的维度——强起来的时代

  新时代,对于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来说,对于奔向民族复兴的13亿多中国人民来说极具历史穿透力。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今,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使我们从一个一穷二白、任人欺凌、被动挨打的落后国家,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迅猛增强,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进入强起来的新时代,集中体现在新时代发展目标的全面性和多元化上。我们已经不再刻意追求GDP翻番等速度目标,而是对发展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更注重创新驱动、民生改善、生态建设等社会领域发展。我们追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制度的维度——体制机制更加完善的时代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改革由农村的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扩展到各行各业。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深层次的改革逐步开展,调结构、转方式、谋发展、促增长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体制机制正在不断完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正在不断增强,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建立健全,中国正在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体制机制的完善使我们在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上更加自信,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届领导人尤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伟大成就,当代中国发生了深层次的、根本性的伟大变革。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焕发出的生机与活力对处于低谷的世界社会主义具有示范效应,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国际的维度——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时代

  经过60多年的发展尤其改革开放40年的探索,中国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增长引擎,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今天,中国作为国际形势的稳定之锚、世界增长的发动机、和平发展的正能量、全球治理的新动力的作用已不容小觑。中国正在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的治理。亚投行等金融机构的设立与运营,“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与实施,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召开,等等,在当前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中国始终秉持着“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的理念,正在努力打造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 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新格局。这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可以说,中国正在以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为全人类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基于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基于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实现的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性意义的准确认识,基于对新的伟大实践的正确反映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新时代这一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必将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宏伟蓝图的实现产生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 责编:郑芳芳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把文艺创造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 提升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质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