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新时代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

新时代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

2018-10-18 18:00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网讯(记者李澍)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思想,探索开创新时代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的理论和实践,2018年10月17日,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民周刊》编辑部联合举办的新时代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在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

新时代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宇文利教授主持会议,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孙蚌珠教授致辞。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副主任戴焰军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执行院长杨凤城教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程美东教授、白雪秋教授、李少军教授和王久高副教授,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机载系统公司党建文宣部部长胡煜,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党委书记习仁国,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党委副书记施毅,中国红十字总会备灾救灾中心副主任、党委书记肖强,《人民周刊》总编辑冯旭东分别就会议主题作了主题发言。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人民日报、人民网、光明网等单位的40余位专家、学者和师生,出席了此次研讨会。

  主题发言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就新时代国企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新时代国企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进行了探讨。

  戴焰军教授指出,新时代国企党建的根本任务是做好人的工作,国企党建要在如何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如何加强党支部建设和如何把广大职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这三个方面着力。杨凤城教授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国企党建发展的历史脉络进行了梳理,指出国企党建有两大难题始终存在,一是“党建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问题,二是党的建设与经济工作“两张皮”的问题。对此,新时代国有企业应该树立高远的目标,创出具有中国经验、中国色彩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治理模式。程美东教授从中共党史的视野出发,指出国企党建面临三个问题,一是党组织与经营之间的关系问题,二是党组织的威信应该如何树立的问题,三是党组织如何充分关心职工的问题。白雪秋教授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探讨,认为加强国企党建工作要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国企民主管理要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企业文化建设以及各种活动载体,在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职工的民主自觉和民主能力,充分尊重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李少军教授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历史经验进行总结与分析,认为做好新时代国企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建工作、武装党员。王久高副教授从国企改革的角度进行了探讨,指出国企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必须要放在国企改革的宏观视野下进行研究,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企改革的战略部署为指导,不断促进党建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此外,各企业代表则就近年来国企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实践进行了总结,并交流了各自单位的探索经验。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机载系统公司”党委颁布了集团公司党建“1122”体系,坚持抓基层、打基础,使党建工作在稳中有进中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党委把质量管理中的“PDCA”循环方法引入到党建工作中,通过P(计划)、D(实施)、C(检查)、A(改进)的不断循环,最终实现党建工作的闭环管理,并取得落地上的扎实成效。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围绕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这五大建设来开展。“中国红十字总会备灾救灾中心”开展了“互促互学,联学共建”活动,通过和其他单位共同组织党建活动,增强了党建活动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最后,宇文利教授在总结中指出,在新形势下,要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国企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要打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进一步探索现代企业制度与国企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方式,筑牢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孙梦婵 供稿)

[责编:郑芳芳]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把文艺创造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 提升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质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