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杜庆生:理论入实践,情系大运河

杜庆生:理论入实践,情系大运河

2018-11-29 14:35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杜庆生出生于偏远农村一个书香之家,早期的家庭教育使他对知识有一种渴望,并树立起与时俱进、学以致用的观念。

  1982年,参加工作多年的杜庆生后考入山东大学干部班进行深造,毕业后留在济宁市委机关工作。1992年,杜庆生赴汶上县任县委书记,着眼于“富民强县”,做了大量管长远打基础的工作。1995年,杜庆生回到济宁,主要分管市委的综合文字工作,历任市委副秘书长、市国家保密局党组书记、市委政研室主任等职。工作期间,他参与了全市一系列重大决策的制定和实施,并把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层面,形成了一系列调查报告、科研成果。

  “在历史上济宁因河而兴,现在的济宁段运河依然生机勃勃,因而保护开发的任务很重,不论是中心城市建设,还是生态型文化旅游、航运物流的发展,都要考虑到用好运河,发挥运河文化的引领作用。”就是在各种工作、调研期间,杜庆生与运河结缘。2001年,在杜庆生的积极筹备下,济宁市运河文化研究会成立。研究会成立后,杜庆生和研究会成员一起,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先后提出打响“孔孟之乡,运河之都”城市品牌、跨河抱湖展开城市布局、对城区古运河进行综合治理、实施北水南调“引水入城”工程、抓紧修复“运河之都”标志性建筑河道总督衙门、从突破城区旅游入手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等二十几份推进实施“依河兴市”战略的意见和建议。他还全程参加了大运河保护申遗的几乎所有全国性活动,促成保护修复南旺分水枢纽工程进入国家决策、推动建成国家级南旺分水枢纽遗址公园。

  2006年,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杭州研讨会召开,200余位全国政协委员、专家学者、运河沿线21个城市领导汇聚一堂,围绕大运河保护和申报世界遗产等问题进行研讨。杜庆生以济宁市代表团团长的身份参加会议,并在会上提出了关于运河申遗的观点:从我做起是基础,全河贯通是关键,首要任务是保护,“把运河这份宝贵遗产切实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才是我们真正要达到的目的”。运河申遗成功后,杜庆生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如何做好运河的保护上。经过几年的探索,他形成对待运河的理念和思路是:“‘利用是最好的保护’。开发利用愈充分,就愈能做到永续保护与传承,让运河能够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在杜庆生看来,运河文化作为行为文化,包含忧国忧民、敢于担当,不避艰险、自强不息,勤奋敬业、鼎力革新等思想特质,以及在顺应自然中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人水和谐科学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为了让年轻人对运河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他主编了大型画册《中国运河之都——济宁》和近50期《运河文化研究》会刊,主持策划并参与了《运河风情.济宁卷》的编撰和长篇纪实历史小说《运河风云》的创作,就运河历史和运河文脉追踪、运河文化内涵及其当代价值进行系统阐释。十几年来,他还一直积极在机关、学校、社区、部队宣讲运河文化知识,筹备建立了“济宁市运河文化学习实践基地”。杜庆生相信,“随着我们对运河的保护、对运河文化的传承利用和研究越来越深入,我们的运河一定会越来越美丽。”(光明网记者李澍)

杜庆生:理论入实践,情系大运河

  【杜庆生简介】

  济宁市运河研究会会长、济宁市“百人宣讲团”成员、济宁市理论宣讲人才百人库成员。喜好研读历史、文学和写作,多次在《求是》杂志和新华社《内部参考》上发表长篇文章。曾任汶上县委任书记,济宁市委秘书长、政研室主任。在汶上期间,着眼于“富民强县”,做了大量管长远打基础的工作,向全国推出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好军嫂韩素云,发现了佛牙舍利等一大批在国内外引起轰动的佛教圣物。积极投入运河文化研究和运河保护开发事业,提出“申遗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利用是最好的保护”等理念。2014年大运河申遗成功后形成的后申遗时代关于大运河和运河文化“一要保护,二要传承,三要利用”等理念和思路进入党和国家最高决策层面。

[责编:李贝]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阔步迈向网络强国”互联网企业微党课

  • 何以模范 | 北疆文化系列专题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