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学校、东北亚问题、教育私人定制、英国脱欧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滕文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国际儒学联合会会长滕文生强调,无论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还是致力于改善全球治理、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推动新型经济全球化,归根到底都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服务的。在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后,各国各地区的人们,特别是密切关注世界发展和人类命运的有识之士,纷纷表示赞赏、发表评论,并最终载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中国古代先人特别是国家的执政者和治理者,很早就懂得将“和而不同”的哲学思想运用于国家和社会治理。世界各个地区也都有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和不同程度体现“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思想理念。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丰富而坚实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建立在人类利益共同体基础之上的,但是第三次经济全球化的运行存在严重失误,因此必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然要求下的新型经济全球化。
摘编自《人民日报》
【张东:国际学校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
环球周刊国际学校项目组张东指出,今天,全球胜任、国际人才、国际课程等与国际教育相关话题已经在家长中热议,外语能力、国际交流能力、跨文化能力也成为家长对于子女教育的基本目标。2018年,国际学校因国家多项政策法规的出台面临投资、管理、质量等多方面的挑战,同时又因我国国际教育市场的蓬勃发展而充满机遇。《民办教育促进法》的修订,迅速引出了国际学校等民办教育的一大挑战——资本。国际学校本应是资本竞争之地,但是政策和市场的不确定性又会让投资者小心谨慎。随着我国教育对外开放及教育交流合作的深入推进,国际教育发展进入了中外融合的新阶段。中外课程融合、中外师资建设持续加快。当前,国际学校迫切需要加强内部管理、理顺监管体系,无疑对国际学校的投资人、法人和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华益文:东北亚和平发展是各地之福】
华益文强调,今年是中朝建交70周年,对中朝关系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新年伊始,两国最高领导人即开展面对面的战略沟通,就中朝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并相互通报各自国内形势,体现了双方推动中朝关系在新时期不断取得新进展、持续推进半岛问题政治解决进程的强烈愿望。事实证明,一个和平稳定的地区环境,是地区各国之福,各国也都有责任共同致力于维护半岛与东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中朝保持和巩固友好关系,是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重要积极因素。要想实现朝鲜半岛和东北亚的长治久安,必须和平与发展并行。一方面,地区各国应携手实现半岛和地区持久和平,决不允许本地区生乱生战。另一方面,地区各国应携手推动共同繁荣发展,做到“一个都不能少”。中方支持朝鲜落实新战略路线,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黄忠敬:学校应该为教育私人定制起到更多建设性作用】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黄忠敬认为,伴随互联网的发展,学校正逐步进入私人定制时代。有选择诚然是好事,但并非越多越好,关键是学生如何进行选择以及学校如何帮助学生进行选择。学生和家长的选择不断增多,自主权、控制权和自由度也随之增大。如果选择过多,选择的自由最终会变成选择“自虐”。教育者们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选择权利的增加也意味着责任的转移。学生个体将承担比以前更多的责任,一切由自己做主,也意味着一切由自己负责。当学生需要做出困难或复杂的选择决策时,或者说,在学生没有足够的反馈信息和学习机会时,最需要学校的“助推”。学校给予学生的选择越多,就越需要给他们提供帮助,而且越简单越好。通过“助推”策略,学校可以帮助学生做出更好的选择,以降低选择失败的风险。“助推”策略对于那些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它应当成为学校保护弱者的一种工具。
摘编自《文汇报》
【杨 芳:2019英国脱欧或更加艰难】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副研究员杨芳指出,从2016年英国公投决定脱欧以来,2019年将是真正决定英国会否离开欧盟的时刻。英国或由此迈向有序脱欧的旅程,开始真正的国家角色重塑;亦或许陷入无协议脱欧、甚至不脱欧的更大乱局,国家发展陷入新一轮不确定性之中。虽然英国与欧盟达成“脱欧协议”为实现英国“有序脱欧”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是,协议的签署却在英国国内激起强烈反响。圣诞、元旦的假期,梅首相也在频繁地与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德国总理默克尔以及爱尔兰总理瓦拉德卡等电话沟通,希望能够得到欧盟的进一步支持,但是并未如愿。从英欧关系来看,下一阶段的谈判也并不容易,关税同盟的问题、贸易谈判的问题以及南北爱尔兰边界的安排,都依然是棘手难题。2019年,真正的“有序脱欧”,最多只是序章,而非短期内可以完成的任务。日拱一卒,或能功不唐捐,稍有不慎,就有功败垂成的风险。
摘编自《大众日报》
(光明网记者 秦超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