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改革开放再出发要求党员党性再提升

改革开放再出发要求党员党性再提升

2019-01-17 17:23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陕西省委政策研究室 李晓龙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成功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伟大的社会变革。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党的建设贯穿于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之中,不断提升着党员干部政治理想的坚定性、政治追求的崇高性、政治品格的纯洁性、政治纪律的严明性,进而永葆着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战斗力和凝聚力,始终为改革开放方向的一致性、政策的连续性、目标的确定性、实施的有效性提供着政治保障。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要求全体党员党性再提升,广大党员要坚持崇高政治理想以确保改革道不变,要坚守高尚政治追求以确保改革志不改,要保持纯洁政治品格以确保改革劲不减,要恪守严明政治纪律以确保改革力不散。

  确保改革道不变要求我们更加坚定崇高政治理想

  中国改革之所以能行稳致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领导者是有着坚定理想信念的马克思主义政党。4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现实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能够始终占据真理和道义制高点,形成指引和支撑中国人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推动改革伟业,取得世界惊叹的经济奇迹。

  古人说:“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人唯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练就“金刚不坏之身”,共产党员唯有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才能有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新时代更加要求全体党员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确保改革正确道路不变,我们就要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带着问题、结合工作、认真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要弄懂吃透基本原理,学习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强化问题意识,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化解复杂矛盾的本领,怀着对人民的深厚情感、对真理的执着追求,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最高的信念和信仰、当作事业的追求、当作指导实践和批判错误思潮的锐利武器。

  确保改革志不改要求我们更加坚守高尚政治追求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这种为大多数人谋幸福的价值诉求,正是中国共产党的高尚政治追求,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事业的初心和志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4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坚持尊重人民群众在实践活动中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故能将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首创精神充分激发出来,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优态互动、使党的组织动员与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在改革开放实践中高度统一。

  确保改革利民之志不改,就要求我们牢记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提升政治站位、提高工作能力,要在真心实意向人民学习中拓展工作视野、丰富工作经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要在倾听人民呼声、虚心接受人民监督中自觉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自我教育、自我净化,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确保改革劲不减要求我们始终保持纯洁政治品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40年来来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在改革开放征程中,广大党员干部发扬实干精神,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政治品格。

  确保改革冲劲韧劲不减,就要保持好崇实尚勤的政治品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以钉钉子的精神担当尽责,把精力和心思用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上,用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要把践行“三严三实”贯穿于工作生活中,养成一种习惯、化为一种境界,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敢于挑急难险重的担子,敢于到条件艰苦、环境复杂的岗位锻炼,沉下心来干工作、心无旁骛钻业务,遇到挫折撑得住,关键时刻顶得住,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经得住磨难。要真正掌握“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相结合、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试点先行和全面推进相促进的方法论,既大胆试、大胆闯、敢为天下先,又坚持实事求是、善作善成、蹄疾步稳。

  确保改革力不散要求我们始终恪守严明政治纪律

  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40年来,改革开放每一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正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不仅凝聚出了战胜风险挑战、克服艰难险阻的磅礴之力,更是不断坚定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成功实现伟大历史转折、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

  核心是政治上的旗帜、思想上的灵魂、行动上的统帅。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基本观点,就是确立和维护无产阶级政党核心、维护核心领袖权威性。前进道路上,我们还将面临风险挑战,乘风破浪,亟须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确保中央令行禁止,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确保改革磅礴之力不散,就要求我们坚决做到政治过硬,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政治上讲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时刻保持政治警醒,站稳政治立场,增强政治定力。在行动实践上讲维护党中央权威、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恪守党的政治纪律作为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基础,以党章为根本遵循,自觉以政治纪律指导自己所有政治活动和政治行为,坚决同一切违反党的纪律的行为作斗争,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

[责编:郑芳芳]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探索大型综合性赛事成功的“中国方案”

  • 建设东北向北开放门户,推动东北亚区域合作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