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国是惟微,成于远谋 ——《大国远谋:国家中长期风险评估与战略预判》书评
首页> 理论频道> 新书推荐 > 正文

国是惟微,成于远谋 ——《大国远谋:国家中长期风险评估与战略预判》书评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19-05-28 16:5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所 王磊

  “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要发展繁荣,必须把握和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反之必然会被历史抛弃。”习近平主席2014年3月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演讲时如此说。在纷繁复杂的人类历史发展洪流中,认清世界大势,既不被乱花迷人眼,也不被浮云遮望眼,需要智慧,也需要胆量。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杨霄博士的新作《大国远谋:国家中长期风险评估与战略预判》(简称《大国远谋》),即为我们如何看待和分析世界大势提供了一扇新的窗口,该书从世界主要大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及其战略评估与趋势预判的基本范式和一般性特征开始,聚焦到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体系及其战略评估与趋势预判的力量布局和代表性成果,落脚到探讨中国如何更好开展战略评估与趋势预判,为国内政学界所关注。

国是惟微,成于远谋 ——《大国远谋:国家中长期风险评估与战略预判》书评

  《大国远谋:国家中长期风险评估与战略预判》

  作者:杨霄,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

  时事出版社2019年4月出版

  战略预判关乎国家安危。国是惟微,成于远谋。当前,世界正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恰处于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关口。未来三十年,是决胜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三十年,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的战略规划,我国要到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未来三十年需要把握大势,前瞻风险,这就需要中长期战略预判,以求拨云见日、未雨绸缪。《大国远谋》一书可谓恰逢其时,作者自述撰著此书的初心、使命与宗旨即是当此国际风云变幻、江心浪急之时,助力中国决策者把握大势、预判风险、稳健决策,为民族复兴伟业贡献一份力量。《大国远谋》一书告诉我们,中长期战略预判攸关国家兴衰和组织成败,可谓是大国的“标配”,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战略评估与中长期趋势预判在国家战略规划和决策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战略评估与中长期趋势预判是战略预警的重要支撑手段;战略评估与中长期趋势预判是战略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剖“美国”探寻大国之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其战略取向自有其“霸道”一面,但其相对稳定的战略研判、规划和实施体系,相对健全的体制、机制和法制保障,相对成熟的战略研判方法和经验,在各大国中确有其不可忽视的长处。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从国家中长期风险评估与战略预判的角度,解剖美国这只“洋麻雀”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有值得仔细研究和吸取借鉴之处。《大国远谋》一书对此进行了详细研究,解析了美国战略评估与趋势预判的“三维”布局,厘定了军、情、研各方的战略研判特点和定位。其中,在美国涉及国家战略研判的大量机构、成果和方法之中,军方参联会主持的“四年防务评估”和情报界“国情委”主持的“全球趋势”两个典型成果是美国官方战略评估与趋势预判的代表。作者对二者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和阐述,并将“国情委”及其“全球趋势”作为剖析美国国家战略评估与趋势预判的主要代表,揭示了该研究的主要内容特征和不断演进的变化轨迹。在此基础上,该书从四方面对美国战略研判的缺陷进行了探讨,认为美国战略研判出现的主要问题包括研究不够全面、对历史的不连续性重视不足、存在一系列思维定式和意识形态影响等问题,这些都实足可鉴。

  立足中国助力民族复兴。千古八荒,前途似海。中国拥有五千年发达灿烂、未曾中断的文明史,古往今来,纵横捭阖,涌现出一大批观大势、计长远的战略家,积淀了深厚的战略预判思想智慧和经典案例。从《孙子兵法》的“五事七计”到诸葛亮的“隆中对”,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到改革开放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的战略判断,《大国远谋》一书对中国历史上的众多经典进行了精彩展现。面对国际战略格局深刻调整,大国博弈复杂激烈,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重大战略机遇与挑战同生并存,新时代的国家安全需要更高水准的国家战略来护航,也就更需要与时代相适应、与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与主要大国并驾齐驱的战略研判体系和谋划能力。《大国远谋》一书就构建中国特色的战略评估体系“建言献策”,提出中国战略研判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入学习老一辈革命家战略研究和预判的思想,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人的战略研究思想与实践,从中国战略研究传统中汲取营养,创建兼具科学与艺术的中国战略评估与趋势预判体系,形成由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抓总、跨部门团队深度融合、战略决策与咨询良性互动、多元战略研判力量支撑的中国战略评估与中长期趋势预判体系,并从法律、文化环境、人才运用和培育、方法论体系等方面为战略研判提供可持续发展保障。

  “认识世界发展大势,跟上时代潮流,是一个极为重要并且常做常新的课题。”《大国远谋》一书即在努力将世界风云变幻看准、看清、看透的方向上,进行了可贵的探索。面向新时代,我国需要更高水准的国家战略把握世界发展大势,护航民族复兴伟业,做好国家中长期风险评估与战略预判的工作,正需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 责编:李澍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 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性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