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科学把握党的领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辩证关系
首页> 理论频道> 青椒谈 > 正文

科学把握党的领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辩证关系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19-07-10 17:5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王珊珊

  中国共产党诞生98年来,始终强调和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坚持以党的领导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步又不断推进和巩固党的领导,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科学把握党的领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对于更好地巩固党的领导,更好地改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向,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确保思想政治教育不断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念,坚持社会主义的教育内容,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建设服务,培育大量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持续发展;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持续不断地迸发活力,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脱离了党领导下的生动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将成为无水之源、无根之木,成为束之高阁的空洞理论,缺乏说服人的坚定力量;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革新才有了强有力的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讲话中指出,党中央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切实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培养大批思想政治教育从业人员,包括“思政课”教师、理论工作者、相关工作人员,设立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和专项研究基金,为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大量资金条件和发挥作用的舞台。党的领导为思想政治教育指引方向、丰富内容、提供支撑,多年来正是在党的坚强有力的领导之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无论在教育目标的完成、教育成果的取得,人才质量的提升都取得十分显著的成效。

  二、党的领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丰富、博大精深,但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目的就是让受教育者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其中热爱共产党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必须让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了解党的领导地位是怎样确立的,这是把握党的领导问题的关键,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也是难点,是整个内容体系的根基,只有把党的领导解释清楚才能对其他内容形成辐射作用,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整个内容体系更加稳固、条理更加清晰。具体而言,党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近百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中确立的,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孜孜不倦、夙夜在公为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而不懈奋斗,带领人民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实现了人民解放,经过社会主义改革实现了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百年奋斗初心不改,无论是艰苦卓绝的革命年代,迷茫困惑的建设时期,还是奋发向上的改革阶段,成绩斐然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始终牢记自身使命,时刻不敢懈怠,为完成使命不懈奋斗,兑现成立之初许下的铮铮誓言;党的领导地位还是千万党员流血牺牲奉献中获得的,中国共产党为了完成自身的使命做出巨大的牺牲,数不清的党员干部为践行党的诺言流血牺牲奉献,方志敏、杨靖宇、黄继光、王进喜、李向群、武文斌、张富清等等,还有那无数默默无名的牺牲者和奉献者,为了我们的理想,为了人民的幸福不求名、不求利,默默奉献与世无争,在牺牲奉献中党的领导地位愈加得以巩固;党的领导地位是亿万人民群众支持得来的,中国共产党是真心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不懈努力的,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中国共产党解放全人类的理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不因时代转换、世事变迁而发生丝毫动摇,这赢得了亿万人民群众的支持,坚决听党的话跟党走,自觉接受党的领导。

  三、思想政治教育巩固党的领导

  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特点也是党的领导的优点,更是巩固党的领导的重要手段。思想政治教育有维护社会稳定,筑牢党的领导根基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和全国人民,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教育全体人民不断提升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民,在社会上形成风清气正、诚信友善、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筑牢党的执政根基;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价值引领,强化党的思想领导的作用。通过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在社会上形成一致的认知方式和价值取向,统一人民的思想,使主流价值观在全体百姓中落地生根,防止因价值取向多元而导致的思想冲突、价值混乱进而造成社会动荡,在一元主导的社会价值引领下推动党的领导顺利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优秀人才,为巩固党的领导输送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一批又一批坚定理想信念,拥护党的领导,认同党的政策,执行党的决议,愿意为党的事业发展贡献自身力量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最优秀的一批成为党员干部中的精英分子,成为党的领导核心成员,为党的事业发展和巩固党的领导培养大量的优秀人才,使党的领导事业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

[ 责编:李澍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把文艺创造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 提升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质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