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走进中国商飞,宣讲现代化的中国实践和中国智慧
首页> 理论频道> 光明独家 > 正文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走进中国商飞,宣讲现代化的中国实践和中国智慧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19-09-20 15:3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网讯(记者 郑芳芳)9月20日,由中宣部宣教局、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工程第99场活动,在中国商飞举办。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吉林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韩喜平,作题为《中国梦:现代化的中国实践和中国智慧》的演讲,并就现代化建设的中国经验与世界意义,与观众及网友进行了交流互动。

  “从三民主义到社会主义,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振兴中华’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历史变迁折射出中国一条曲折而又充满希望的复兴之路。”活动现场,韩喜平言古及今,旁征博引地指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辟的现代化道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来持续探索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

  “现代化是一个多层面的进程,它涉及到人类思想和行为所有领域的变革,需要长期探索和实践。”韩喜平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在于“创新”,以文化创新引领科技和制度创新以及其他方面创新,以科技创新促动思想和制度创新以及其他方面创新,以制度创新保障文化创新和科技创新成果以及其他方面创新成果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我国现代化同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韩喜平从历史进程和具体动态两个方面阐释了中西方现代化进程的不同。“从历史进程,中国现代化经历了从‘外源被动型’到‘内生自主型’的转型发展。从具体动态,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时间;我国发展则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是叠加发展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之所以能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形成,是因为我们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改革作为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第二次革命’,在于改革开放的坚定性、持续性、渐进性、全面性、系统性和人民性特征,这既契合了现代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性的要求,也契合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对发展战略的人民性的要求。”在此基础上,韩喜平进一步指出,以民族复兴为内涵的中国现代化区别于其他国家的根本点在于:中国具有鲜明的“天下观”、“国家观”和“民族观”,而且荷载中国近现代以来的沉重的历史诉求,体现了鲜明的“群众观”、“历史观”和“实践观”,因而不可能完全是一个个人实现富足的梦想,更多地表现为整个民族复兴的梦,国家富强的梦,人民幸福的梦。“为了实现这一民族国家整体的梦想,只有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追求整体人民的幸福解放。”韩喜平强调,中国现代化理论和实践为解释现代化提供了一种新话语,为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范式,打破了西方现代化的话语霸权,构建了发展中国家进入发达阶段的全新逻辑和实践范本,对当今世界走出现代化的认识误区,尤其对发展中国家走出现代化的实践困境具有重大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韩喜平现场寄语广大中国青年,必须对当前中国的地位与发展有一个清醒的认知,并将“小我”融入“大我”,把学习的具体目标、人生的长远目标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大目标结合起来,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本场活动由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光明网承办。光明网、光明日报客户端、光明网新浪微博对活动进行了现场直播。200余名中国商飞公司干部职工在现场聆听了讲座,全国各地的236万网友收看了节目,19.9万网友通过微博、论坛等参与了交流互动。

[ 责编:李贝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把文艺创造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 提升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质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