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中国农业大学研究室主任 赵竹村
我国冰雪文化,包括冰雪体育文化、冰雪交通文化、冰雪生产(渔猎牧养)文化、冰雪饮食文化、冰雪生态文化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苑圃中一朵艳丽的奇葩,也是世界各国人民文明交流借鉴与共同发展的重要桥梁。1924年1月25日至2月4日,第一届冬奥会举行,为人类冰雪文化交流打开了大门。展望未来,北京2022年冬奥会将以纯洁的冰雪、激情的约会,书写世界冰雪文化的崭新诗篇。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深入挖掘和发扬我国冰雪文化,必将为促进“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注入更大正能量。
我国冰雪文化的历史渊源与丰富内涵
冰雪资源作为天然水资源之一,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特殊重要资源条件,历史上,我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多民族群众,就是在冰天雪地的环境中创造悠久灿烂文明的,同时还不断开辟了世界文化交流交融的道路。比如,不少以渔猎为生的先民,适应自然环境,很早就发展起雪地交通,也就是借助工具在冰雪上进行狩猎、行走、迁徙、运输等,甚至日行数百里。远古以来他们多批次地、长距离地迁徙,从我国东北北上,进入日本以及北美;还有女真族人横渡太平洋,在中美洲登陆,进入墨西哥、玻利维亚、秘鲁等。此外,人们利用冰冻条件保存果品,形成特色“冰果”技术以及比较丰富的冰雪文化。广袤的雪山林海也孕育了顽强奋斗的人文精神,为后人留下了大量反映冰雪文化的壮丽诗篇。简而言之,我国冰雪文化的源头及其内涵至少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冰雪体育文化。主要是滑冰,我国古代称之为“冰嬉”,即在冰上嬉戏运动的意思,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宋史•礼志》曾记载:“故事斋宿,幸后苑作冰嬉”,反映那时滑冰运动已成为宫廷运动之一。努尔哈赤执政时期,曾在天然冰场上举行速度滑冰及冰球表演赛,满族的贵族、官员、满蒙王妃等都参加比赛,随后把冰雪运动作为训练八旗兵的主要项目。乾隆年间,还设有专门滑冰的兵种“技勇冰鞋营”,由专门机构“冰鞋”处掌管。除了滑冰,滑雪运动也历史悠久且广泛开展。特别是,赫哲人擅长穿着滑雪板过高山、越草原,从一个山头滑向另一个山头,如同银燕一般在崇山峻岭之间翱翔;鄂温克人每年二三月间举行滑雪比赛,以此鼓励青少年学习滑雪;达斡尔族更是盛行滑雪体育运动,自制滑雪板,在林海雪原中穿行如飞,等等。
二是冰雪交通文化。主要表现为滑雪板、爬犁(雪橇)等雪地交通和运输工具的制作与使用。如鄂温克族使用滑雪板作为狩猎时的交通工具,《黑龙江志稿》卷6生动记载了这种滑雪板的使用情况,即:“值雪深数尺,以木板长五尺贴缚两足,手持长杆如泊舟之状,滑雪前行,则板乘雪力,瞬息可出十余里,转运自如,虽飞鸟有所不及也。”此外,我国北方还发展起了爬犁,又叫雪橇。这是世界各国人民群众在冰雪条件下的重要交通运输工具。我国古代人们用牛、马、鹿、犬等驾驭爬犁,在冰雪上行走,有的坐人,有的运货,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冰雪生产(渔猎牧养)文化。查干湖冬季冰雪捕鱼是我国古代传统的渔业生产习俗。在冬季进行大规模捕鱼作业,既便于产品保存,也便于运输。据《辽史》等历史记载,辽代帝王贵族即在查干湖凿冰取鱼,以鲜美的“冰鱼”大宴群臣。在冰海雪原中,人们还进行各种捕猎,经常捧雪入锅,或蒸或煮。也有的驯养家畜,以及在高寒条件下进行圈养生产。历史上,我国满族擅长骑射,在冬季冰天雪地中,能够足踏木板溜冰而射。鄂温克人经常在冬季进行狩猎比赛,用猎枪或埋设各种暗器捕获猎物。
四是冰雪饮食文化。主要是冻食文化,也就是利用冰雪严寒环境条件,因地制宜,进行食物的冷冻窖藏或加工食用,别有一番风味。我国东北地区有“冻梨”“冻鱼”“冻果”“冻菜”等,极具历史传承及特色。据记载,宋、明、清时期均有关于“冻梨”的文章,其中有的讲“天下何处无冻梨,王公何不一念之。”我国赫哲族人喜欢吃冻鱼,在冬季里从封冻的江河中捕鱼上来,很快就冻成了“冻鱼”,食用时用刀把鱼肉一片片地削下来,如同木匠师傅“刨花”一般。此外,还有冻柿子、冻胡萝卜、冻白菜,等等。
五是冰雪生态文化。主要是冰雪风光等自然景观,以及丰富多彩反映冰雪奇观的文学作品。著名诗人柳宗元就有“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名句。元代蒙古族杰出诗人萨都剌写有“卷地朔风沙似雪,家家行帐下毡帘”的诗句。达斡尔族的叙事长诗《开山的钥匙》中写道:“山顶上积雪皑皑终年不化,连星群都冻得眨眼,太阳不愿从它上空经过,那长长的日脚却只能在山坡盘旋。”这生动地描绘出我国北部边陲那种林海雪原的壮丽画卷。毛泽东同志关于“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描写,更是人们吟诵不绝的好词。
冰雪文化日益成为“一带一路”人文交流的重要载体
古老的冰雪文化,承载着人类社会与严寒环境条件做斗争、适应环境和崇尚冰清玉洁的共同文化记忆。就如同我国冰雪文化的历史发展一般,世界上不少国家和地区也有着悠久而独特的冰雪文化,包括与冰雪相关的信仰、节日与民俗等。比如,北欧的滑冰运动、滑雪运动历史久远,越野滑雪故事广为流传;俄罗斯人更是把冰雪作为民族文化的底色,在多雪严寒的自然环境中培育了乐观坚毅的心态;在冰天雪地中生存发展的爱斯基摩人,创造了“冰屋”“雪屋”的独特文化,等等。同时,随着工业化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冰雪文化对于人们反思环境保护与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意义越来越加明显,有助于传承和发展那些在冰天雪地中形成的精神文化理念,更好地面对气候变暖等全球问题挑战。总的来说,冰雪文化也是各国人民在“一带一路”框架下进行文明交流互鉴的有益桥梁和重要文化载体。
一是推动传统冰雪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冰雪文化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具有实用价值、民俗意义、民族风格和群众化特点。19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化进程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西方国家不断兴起冰雪体育运动、滑雪旅游项目等,推动传统冰雪文化转型为现代冰雪文化。特别是20世纪初,花样滑冰、速度滑冰、冰球、滑雪和雪车均成为国际赛事,其中花样滑冰还进入奥运赛事。后来,冬奥会走入奥林匹克圣坛,逐步实现大众化。然而,冰雪体育文化并不等于冰雪文化的全部,冰雪交通文化、冰雪生产(渔猎牧养)文化、冰雪饮食文化、冰雪生态文化等,也都亟待于像冰雪体育文化那样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要重视发展现代冰雪交通运输,创新设计开发应用便捷型的雪地车,积极发展冰上运输,不断提高冰雪抢险、救援和运输能力;重视发展现代冰雪农牧业、冰雪渔业生产和冰雪特色食品加工营销,促进冬季防灾、冰雪利用与产业开发;重视发展冰雪生态文化旅游,结合冰雪体育运动和休闲,为海内外游客体验冰雪风情提供现代化的服务,等等。
二是积极发掘冰雪文化的绿色发展价值。要深入挖掘和发展冰雪文化的绿色发展价值,把全国各地包括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地区的冰天雪地、林海雪原及雪山净土等,进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和可持续开发利用。其中,东北林区的森林覆盖率高,冰雪消融时间长,大量森林贮雪为农林业生产和人们生活提供了宝贵水资源,是森林文化与冰雪文化交相辉映的典型地区;青藏高原被称为地球的“第三极”,分布着众多的现代冰川,其冰雪资源作为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源”、南亚和东南亚人民的生命之“源”,在全球生态平衡中都具有重要价值,务须打造冰雪、植被、农牧和人类生命共同体,切实实现可持续发展;各地都要把保护冰雪资源与开发冰雪产业有机统一起来,治理环境污染,应对全球变暖,以冰雪文化激发环保意识和绿色发展责任感,更加呵护人类共有的地球家园。
三是重视“一带一路”人文交流中的冰雪文化活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建设具体到冰雪文化活动方面,可以加强中俄冰雪体育文化交流,以冰雪产业包括高端制造业、冰雪生产性制造业、冰雪生活性制造业、冰雪旅游业为基础,合作开发利用北极航道,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2017年9月,北京体育大学与克罗地亚、捷克等7个国家的专家共建冰雪运动“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举办冰雪运动科学训练国际论坛;甘肃积极打造“一带一路”兰州国际冰雪运动核心区,为区域性冰雪资源开发提供设施条件;我国不少地方举办国际冰雪节,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冰雪旅游推广,建设民心相通的“冰雪之路”,等等。
四是以北京2022年冬奥会为契机扩大人文交流。北京2022年冬奥会将沿“北京——延庆——张家口”设置3大赛区,通过“南展西扩东进”,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让全世界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信仰的人们共享“纯洁的冰雪 激情的约会”。值此契机,我们可以进一步推动冰雪文化国际交流,通过开展“一带一路”跨地区、跨国境冰雪比赛与交流活动,进一步让冰雪文化成为“一带一路”人文交流的重要载体,以此提升我国冰雪文化软实力。比如,我国与奥地利深化合作,奥悦冰雪集团签约建设天津冰雪项目,打造天津市与奥地利、天津市与欧洲在冰雪体育、文化、旅游等领域进一步深度交流合作的桥梁和平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