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守正创新要坚持实践导向
首页> 理论频道> 青椒谈 > 正文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守正创新要坚持实践导向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0-11-23 18:0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天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潘同人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守正创新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生活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依据主要功能的不同可以区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和生活话语。政治话语的主要功能是宣传和阐释党的大政方针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学术话语的主要功能是从哲学社会科学的角度论证党的思想理论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生活话语的主要功能是从日常生活经验的角度揭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与国家发展成就的客观性。恩格斯曾说:“语言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三种基本类型本质上都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它们的守正创新都应该坚持实践导向。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话语要贴近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话语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最能体现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在当代中国,政治话语表达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过程中所采用的基本话语形式。政治话语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成员对执政党的政治认同程度。然而,政治话语基于其固有的政治属性,必然包含着大量的富有时代色彩的政治词汇,这些词汇从其表达方式来看,与社会成员的日常生活用语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这种差别最终演变为认知层面的张力。部分社会成员在受教育程度、知识背景、成长经历等因素的作用下,对政治话语采取了敬而远之的态度。

  思想政治教育政治话语的守正创新,关键在于贴近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政治话语虽然具有不可动摇的政治属性,但是它能够以一种更加具有亲和力的方式表达出来。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所采用的政治话语,并不完全等同于政治文件中的政治话语。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主观能动性极强的教育行为,它的开展必须面向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生产劳动实践和政治实践,从而将政治文件中的政治话语转化为面向受教育者日常生活的政治话语。政治话语的守正创新,一方面要坚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之正,另一方面要开创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表达方式之新。让日常生活的各种元素充分围绕在政治话语的周围,使这种话语成为一种带有“烟火气”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从而引起受教育者的兴趣与共鸣。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话语要立足于当代中国的改革与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话语从一个或多个学科的角度分析和阐释社会现象,帮助受教育者理解现象背后的运行机理。学术话语承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功能,它是受教育者形成有关国家发展道路的理性认知的关键环节。然而,一些源于西方的学术话语虽然具有相对严谨的逻辑与貌似科学的形式,但是却远离当代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实践。受教育者在接触这些话语的时候,会产生如坠云雾、不知所云的疏离感。学术话语的生命是对客观现实的解释力,盲目使用外来的学术话语,则会削弱甚至丧失这种宝贵的力量,从而消解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学术话语的守正创新,关键在于立足当代中国的改革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走出象牙塔,多到实地调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依靠实践的引领,把学术成果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形成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话语,并让这些话语真正成为教育者释疑解惑的有力工具。也只有立足于当代中国的实践经验,才能辩证地对待西方国家的学术话语,将其中的合理成分为我所用。例如“治理”一词在西方国家的语境下是多个权力中心相互协作之意,而在当代中国的语境下演变成了党领导下的国家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和基层治理等学术概念,每个概念都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对应着当代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话语要侧重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凝练与升华

  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话语在被运用时往往存在说服力不强的问题。生活话语是最贴近社会成员生活细节的话语,它从微观层面折射出我国社会的发展变迁,容易使受教育者产生共鸣。在教育实践中,生活话语虽然被广泛应用,但是它的应用范围往往局限在描述感性认识的层面,未能上升到有关社会发展的理性认识的高度。生活话语的生动和形象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受教育者的注意力,但是如果仅仅停留在生动和形象的表层,受教育者对这种话语产生的兴趣是转瞬即逝的。受教育者可能对生活话语所描述的某些场景和片段记忆深刻,却没有体会到这些场景和片段所包含的深刻道理。

  生活话语的守正创新,关键在于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凝练与升华。一方面,生活话语是源于实践的话语形式,另一方面,生活话语在运用的过程中是高于实践的,实践经验中的精华部分被提炼出来,成为高于一般感性经验的带有指导意义的科学认知。例如,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直播电商行业的总规模达到4338亿元,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9160亿元,移动电商用户规模有望达到7.88亿人,与直播带货有关的生活趣事极有可能引起受教育者的共鸣,然而,生活话语应该追求“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境界,只有从“经济转型升级”或“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高度对这些生活经验进行深入加工,生活话语才会对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素质产生实质性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话语形式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在实践的范畴中交汇融合。从理论上讲,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和生活话语具有各自的应用范围。然而,这三种话语又是辩证统一的,它们在实践的范畴中相互碰撞、相互融合与相互转化,共同发挥着塑造社会成员政治认同的基本功能。政治话语、学术话语与生活话语共同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这种话语体系所讲述的正是当代中国的政治实践、学术实践和日常生活实践。

  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话语不是静止不变的,它们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守正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它既是一个稳定的体系,又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的稳定体现在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坚守,它的开放体现在对世情、党情、国情、民情的动态把握,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话语创新。话语体系的坚守和创新是辩证统一的,它们统一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进程之中。

[ 责编:郑芳芳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把文艺创造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 提升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质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