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李永胜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十四五”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总体来看,《建议》是谋划新举措、开启新征程、谱写新篇章、创造新辉煌的纲领性文件,蕴涵众多理论亮点。
作出两个重要判断。在深刻总结“十三五”历史成就与经验,科学研判时代背景与国内外形势基础上,作出两个重要判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这是从政治和战略高度,基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对伟大事业和伟大梦想作出的战略判断,对时代环境与国家长远发展作出的战略判断,意义重大而深远。
确立“三个新”逻辑主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中国走向何方,如何发展?新发展阶段,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我们应准确认识和把握《建议》给出的“十四五”发展路径,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这意味着,在深刻把握变与不变关系基础上,中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勾画出了“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主线。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时俱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是十八大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之一。“十三五”圆满收官,意味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任务即将完成,我国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根据发展目标和战略任务变化,《建议》与时俱进地更新了“四个全面”表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使“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更加准确、务实和科学。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首要原则。《建议》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其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作为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加以强调,体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的深刻认识,对中国最大国情的尊重,对战胜风险挑战的主心骨和压舱石的重视,为实现“十四五”目标提供了最重要保证。
提出愿景目标和主要目标。《建议》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根据这一目标,提出与它衔接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这六个新目标的设定,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民生等方面,体现统筹国际和国内、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结合、守正和创新相结合、战略和战术结合的方法论,为“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确立了路线图。
强调创新的核心地位。《建议》着眼两个大局,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这是把握世界大势,着眼长远,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的创新举措。这是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及创新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继承和发展,是对社会发展动力论的创新发展,旨在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关键变量作用,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中的支撑作用,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第一动力作用,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彰显改革、开放、创新的精神。《建议》立足长远,面向未来,强调实现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改革、开放、创新特别重要。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社会活力,创造美好生活。开放是进步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扩大开放,释放活力,打造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推动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强建设科技强国,让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为人民美好生活注入强大力量。
首次明确文化强国时间表。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议》明确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建成文化强国,从战略和全局上对文化建设作出规划和设计,这是首次明确建成文化强国具体时间表,体现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这就意味着,我们要顺应时代潮流,重视文化发展在国际竞争中的战略地位,重视文化在总体布局、战略布局、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战胜风险挑战等等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推动文化发展,充分发挥文化对国家整体发展的引领作用。
贯穿一个主题和主线。《建议》聚焦2035年远景目标,从实际出发,围绕社会主要矛盾转变,提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高质量发展,是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的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的,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必须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以供给引领需求,以需求拓展供给,培育新动力,打造新引擎。
体现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谋划“十四五”时期发展,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办好各项民生事业、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建议》不仅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十四五”必须遵循的原则,而且首次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远景目标,对增进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出一些重要要求和重大举措,强调“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这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进一步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