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理论频道> 光明独家 > 正文

精神一变天地宽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0-11-28 13:0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战略研究所副研究员 可遥

  无论地方还是军队,都要对重大历史事件进行纪念,虽然缘由和方式各有不同,但目的大都类似,主要是回忆昔日的荣光。比如,2011年建党九十周年、2016年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2017年建军九十周年、2019年建国七十周年等等。今年同样是值得纪念的一年,即伟大的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周年。这些历史事件催人奋进,值得回忆,但也有些回忆令人痛苦。

  笔者的手机中,至今保留着2014年除夕收到的一条春节贺信:“回首甲午中国痛,放眼新春梦汉风”。中国人讲六十年为一甲子,是一个轮回。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距2014年,刚好是两个甲子。众所周知,甲午战争是一场中华与日本正面相遇却输得体无完肤的战争。但是,选择性遗忘就能丢掉甲午之耻吗?知耻才能后勇,不对曾经的屈辱和失败进行思索,怎能指望勇气和胜利的到来,直面问题和苦难的勇气,中华儿女从来不缺!

  2014年春节一过完,国内一批著名的军事学者,就立刻针对这个一百二十年前的惨痛历史教训进行了全面深刻的回顾和反思,并在《参考消息》进行了连载,引起了热烈反响。后来这些文章汇编成册,《甲午殇思》就这样诞生了。当年这本书几度脱销,一书难求。我在拜读之后感触颇多,该书封面几个大字也极为震撼:忽忘国耻、勿忘军耻。

  甲午战争深刻影响了中日两国近代以及现代的前途与命运,但又是近现代史上中国军队与入侵外敌交战时,武器装备差距最小、甚至是占据优势的一次战争。后人当然可以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清政府的落后腐朽、挪用海军经费、党派之争等等。但作为一名军人,这决不是不可一战的借口。我们究竟输在哪里?《甲午殇思》给出了答案,直言清军糜费千万却不能一战,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官兵的精神和血性相去甚远。不可否认,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近三千官兵血洒海疆,邓世昌、刘步蟾等多名管带以身殉国。但翻阅真实的历史,我们看到更多的却是北洋水师的另一面。和平时期文恬武嬉,贪腐成风;战争时期谎报军情,投降逃跑,全面崩溃。海军如此,陆军更糟。日军无一战有十足胜算,但清军却总是无一战不一触即溃。战后日本的《日清战争实纪》写道:“支那大将身形高大,力气超群,貌似可指挥三军,然一旦开战就变成弱虫一条,尚未听到枪声就逃之夭夭,甚至披上妇女衣装,企图蒙混过关”。读来着实让汉颜。

  甲午战争失败,是中华民族之痛。但痛定思痛,它又促进了中华民族意识的全面觉醒。梁启超曾对此评论:“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自此,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建党建军,中国历史开始了伟大转折的新时期。就在甲午战争爆发的四十年后,一批有精神有血性的中国军人做出了人类历史上少有的壮举,这就是震惊世界的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当时间来到了1953年7月27日,地点转换到了朝鲜的板门店,另一批同样具有伟大精神力量的中国军人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从1894年到1953年,历史的车轮刚好碾压了一个甲子轮回。在轮回的一头,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全军覆灭,不仅洋务运动成果化为乌有,清政府还签署了丧权辱国割地赔款,中华民族前所未有的灾难由此开始。而反观轮回另一头,“一口炒面一口雪”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却战胜了不可一世、“武装到牙齿”的世界上最先进的军事力量。这场战争的胜利挽回了中国军人自鸦片战争以来屡战屡败失尽的颜面,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崛起提供了心理支撑。

  从装备相差无几却一败涂地,到装备天壤之别却胜利辉煌,人们不禁要问:到底是“变”在哪里?答案正是这二者之“变”,正是中华民族精神觉醒的改变,正是中国军人血性的复苏的改变。刘亚洲将军出过一本书,名字起得好,叫《精神一变天地宽》,本文也正是有幸借刘将军之书名为题。

  探讨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之代表,当属为中国革命事业牺牲的万千先烈。多年以前,笔者还在武汉工作之时,经常光顾汉口黄石路一家饭馆,碰巧饭馆隔壁就是专门纪念革命先烈向警予的武汉市警予中学。偶遇次数多了,又适逢电视剧《恰同学少年》热播,就常常思考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向警予的父亲曾是湖南溆浦商会的会长,因此向警予是名副其实的“富二代”。她那些后来也走上革命道路的湖南第一师范的同窗,大多也是家境优越。按照当今社会的思维逻辑,这些“高富帅”和“白富美”们,应该是热衷于住豪宅、开好车、挎名包。但是,他们偏要去做一项令世人不可思议的工作—革命。这项工作可不简单,它不是请客吃饭,也不是绘画绣花,而是要舍家弃子、抛头颅洒热血才能干成干好的。有人说:欲求文明之幸福,不得不经文明之痛苦。这痛苦就是革命。也正因为这项工作太痛苦,危险性太高,非有精神、有血性之人不能胜任。

  历经了战争的苦难,才会有和平的辉煌。

  没有经过战争洗礼的军队,往往会被认为是精神不足、血性缺乏的。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大局稳定,但和平时间一长,社会上的杂音就多了起来,不打仗的解放军甚至成了老百姓眼中吃闲饭的。再加上前些年一些部队人员不务正业热衷经商,一些干部身居要职却大肆腐败,确实极大地玷污了军人形象。黑格尔曾说过:和平是一个民族最大的腐蚀剂。

  今天我们不禁要思考:和平年代诞生的新一代中国军人应该有什么样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立起了新时代标杆: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

  长期身处和平环境,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未忘记自己还有另一个称号:人民子弟兵。从1998年的抗洪救灾到2008年的抗震救灾,再到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老百姓总能第一时间看到挺身而出的解放军英雄。实践证明,革命前辈的优良传统,早已像基因一样深深积淀在这只军队中了。今天的人民解放军,就是要焕醒昔日的革命荣光,让英勇善战的基因在新时代重新发光发彩,赢得尊严,找回荣誉,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支柱与脊梁。

  最后,笔者还想补充一点,有精神不是盲目地喊打喊杀,有血性也并不是不讲理性。

[ 责编:李澍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 依靠技术攻关和要素配置推进农业现代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