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专家谈】学习研究中国共产党精神及谱系正当其时
首页> 理论频道 > 正文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专家谈】学习研究中国共产党精神及谱系正当其时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1-05-17 10:1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编者按】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建构了一个个精神坐标,形成了独特的精神谱系,这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宝贵财富。在迎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为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光明网理论部将陆续推出系列理论稿件,阐述中国共产党人百年来形成的伟大精神,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当代价值。敬请关注!

  作者:齐彪(原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二研究部副主任、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我们就能够更好前进。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学习研究中国共产党精神及其谱系正当其时,恰逢其势。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专家谈】学习研究中国共产党精神及谱系正当其时

来源:新华网

  第一,学习研究中国共产党精神及谱系是当前及今后党史学习教育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把“进一步发扬革命精神,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昂扬精神”作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点,强调“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这一重大要求深刻昭示了传承和弘扬党的精神谱系的重大意义。谱系主要是指记述宗族衍脉或者同类事物的历代系统的书,也指家谱系统或事物变迁的系统,党的精神谱系实质上就是党的精神传承的历史。我们一般理解党的历史包括党的不懈奋斗史、党的理论探索史、党的自身建设史等。而党的精神谱系往往并不是仅存在于其中一段历史进程中,而是连缀起近百年党的伟大实践,贯穿于党的不同历史时期。因此,党的精神传承有必要作为体现党史发展的一条重要的历史线索,给我们打开深入研究党史的一个广阔天地。

  第二,学习研究中国共产党精神及谱系是继续振奋人民精神的需要。中国共产党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但是近代以来鸦片战争后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我们的民族精神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陈独秀说,充塞吾民精神界者,无一强梁敢进之思。惟抵抗之力,从根断矣。在这一时期,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抗御帝国主义。直至以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奋起革命,带领人民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促使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一变化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其根本的趋势和特点就是我们民族活力被重新唤醒,古老的中华民族重新展现出敢于革命、敢于斗争、自立自强、朝气蓬勃的新的精神面貌。至今,中国共产党已经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只要中国共产党这个民族先锋队永葆青春活力,社会主义中国就能永葆青春活力,中华民族就能永葆青春活力,这是我们这个古老民族重振精神,重现青春的基本经验。所以研究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是弘扬民族精神、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性要求。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专家谈】学习研究中国共产党精神及谱系正当其时

来源:新华网

  第三,学习研究中国共产党精神及谱系是永葆共产党人初心本色的需要。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就是要永葆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基因、红色传统、红色精神,这三者相互联系。红色基因是我们的本质、初心、使命,光荣传统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先进思想、先进信仰、习惯、作风、制度等等的总和,而不同时期形成的伟大精神是党的基因、优良传统和作风的体现。能否让党的基因、党的优良传统代代相承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党的精神能不能传承下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使党找回了初心,重塑了党的精神、党的灵魂,恢复和发扬了优良传统和作风;也全面培植和强化了党长期执政的根基,对红色精神的永续起到了难以估量的作用。由此,学习研究党的精神谱系对于永葆初心本色和赓续精神血脉有着重要作用。

  第四,学习研究中国共产党精神及谱系是把握党的精神传承规律的需要。通过对精神谱系的考察,可以从中发现精神演化的规律。百年来,我们党不断展现出新的精神面貌。比如说延安时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持实事求是,干劲十足,充分发扬了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的光荣传统。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广大职工、干部、城镇居民顾全大局,体谅国家困难,短短两年多,全国共精简职工约2000万、城镇人口2600万。周恩来总理当时说,下去这么多人,等于一个中等国家搬家,这是史无前例的。再如改革开放初期,党的精神得到新的激发和引领,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使中国得以大踏步赶上时代。纵观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何以培育生成不同的精神特质?中国共产党精神何以与时俱进?这些问题我们单纯考察单独一个精神的时候是看不出来的,但是把它们连在一起作为精神谱系来看的时候,就可能找出其中的规律和原因,这对于我们在今天传承弘扬党的伟大精神和加强思想文化建设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

 (本文系作者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理论研讨会”上发言,光明网记者刘梦甜整理,未经作者审定)

  相关阅读: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专家谈】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立党兴党强党的丰厚滋养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专家谈】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精髓要义

[ 责编:李澍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 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性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