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徐倩阳)2021年5月29日,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中国人民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院主办的残障与发展论坛(2021)在北京西苑饭店举行,本次会议主题为“新业态:残疾人就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残联副主席吕世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何文炯、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主任赖德胜、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杨伟国、中国人民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黎建飞等为论坛做了主题报告,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金维刚主持了会议开幕式与第一阶段主题报告会,中国人民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杨立雄主持了第二阶段主题报告会。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北电力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河北师范大学、中共天津市委党校、浙江大学、东南大学、湖北民族大学等高校与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和北京等部分省市残联系统与残疾人就业机构的代表出席会议。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在致辞中指出,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十四五”规划为未来国家发展描绘了蓝图,做出了战略部署,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是国家的重要任务。残疾人群体如何跟上国家现代化和走向共同富裕的步伐是其中十分重要的议题。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并全面、深刻、持久地影响着当今世界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与国家治理、社会治理方式的背景下,在建设数字中国、网络强国成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取向的条件下,需要聚焦残疾人群体,探究新业态下残疾人就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如何更好地维护其劳动与社会保障权益,促使这一群体过上更美好的生活。他认为,我国的发展实践证明,以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平台为依托的数字经济扫除了不利于残疾人就业的现实场景障碍,为残疾人开拓了新的就业领域,提供了新的就业途径与发展机会,应当成为促进残疾人就业的重要方向。但新业态下劳动者的权益保护也成了新问题,进一步完善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制非常必要。应当积极引导残疾人抓住新业态带来的就业与发展机遇,帮助残疾人应对数字经济带来的新挑战,同时创造更好的、有利于残疾人适应新业态并在其中获得更多、更好发展机会的政策环境。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中国残联副主席吕世明在讲话中指出,就业无障碍的实现需要人文、法治、充分的无障碍环境,平等、参与、融合、共享是未来的发展目标,目前有许多业务都是围绕就业来加以推动,例如康复、教育与无障碍环境建设等为残疾人就业创造了更好的环境和条件。无障碍已经不单纯是坡道、盲道的概念,而是包括法治环境、人文环境、社会意义与自我创造价值。从就业无障碍到无障碍就业,现在面临的挑战是残疾人就业竞争力相对不足,肢体、精神与智力残疾人的劳动参与率偏低,灵活性就业、平台型就业、新业态就业还有待规范,需加强政策扶持力度;社会力量参与就业服务与培训工作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无障碍环境建设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在完善就业支持政策、多渠道多形式促进就业创业、加大改进残疾人就业服务、提升残疾人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等方面,应当坚持融合共享的理念,以法的力量铺就无障碍就业之路。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杨伟国教授指出,新就业形态源于实践需要,当前存在的各种现实问题可以加速推进新就业形态的发展;新就业形态成于科技赋能,残疾人可以通过远程在线的方式参与工作,发挥自己的能力;新就业形态益于社会发展,主要从优化人力资本配置、提升工作流程效率、培养现代职业精神、重构深化职业技能这四方面推动社会进步;新就业形态优于政策设计,需要创造更多、更好、更加多样化的新形态工作,并通过培训促进新工作技能的提升与迁移,帮助劳动者,尤其是残疾劳动者顺利转换就业形态。为了让残疾人更好参与到社会经济发展中,一方面要创造物理性的无障碍环境,另一方面要基于残疾人更好参与工作市场的视角设计与优化数字工作基础设施与设备。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教授何文炯指出,残疾人作为特殊的就业困难群体,扩大残疾人就业并提高他们的就业质量有助于实现全社会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然而,当前残疾人就业仍面临障碍,包括宏观就业形势不乐观、残疾人劳动能力与就业岗位不匹配以及存在阻碍残疾人就业的社会阻力和刻板印象等问题。他强调,残疾人就业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诸多领域和部门,需要整体性治理,更需要不断创新残疾人的就业促进机制。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主任赖德胜教授指出,残疾人是就业困难群体,在科技赋能就业的背景下,新就业形态是残疾人创业就业的重要蓝海。因此,要抓住新发展阶段残疾人就业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机遇,实现残疾人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要更加重视残疾人就业在整个就业工作中的重要性,更加重视残疾人就业在残疾人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对此,他提出两点建议:一是修订《残疾人就业条例》,落实按比例就业政策,同时将吸纳残疾人就业作为企业社会责任评价、评优的重要内容;二是为残疾人提供更多、更便捷的学习培训机会,提升残疾人自身创业、就业能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教授指出,探索新业态背景下职业伤害保障制度高质量发展对残疾人就业具有重大意义。她认为,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保护相对滞后是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面临的一个全新问题,需要从法治保障、政府推动、综合施治和市场主体等多方入手加以解决。她强调,以平台就业为代表的新就业形式已经成为我国城镇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能成为未来就业的一个主流趋势,但平台就业在从业者社会保险权益保护方面存在用工主体难确定、用工性质难认定、平台管理滞后等问题。在探索解决职业伤害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时,可以遵循四点原则:第一,将平台就业的劳动者权益作为关注重点,淡化劳动关系认定的法律意义;第二,区分不同商业模式下的平台就业;第三,充分调动基层社会治理力量,建立劳动认证和第三方代理缴费的一站式服务;第四,政府部门保持和平台方的友好合作,充分利用平台数据优势掌握从业者动态。
当天下午,“新业态分论坛”与“综合分论坛”同步举行,20位专家学者在分论坛上发表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与会者一致认为,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残疾人就业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新业态创新了残疾人的就业形式,为残疾人就业创造了更大的空间;另一方面,非固定的劳资关系也为残疾人劳动权益保障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如何抓住机遇并应对挑战是新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议题。对此,与会者集中探讨了残疾人就业方式和就业权益保障等问题,就此提出了很有价值的政策建议。大家相信,伴随政策环境的不断完善,新业态下残疾人就业必将获得更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