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思政课、共同富裕、社区服务、智慧教育、数字资本主义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冯培:办好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冯培认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把历史和现实贯通起来,不断提升思政课建设和教学水平。具体而言,一方面,要讲清楚时与势。引导学生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出发,把握中国和世界发展的时与势,深刻理解新发展阶段;创新课堂教学,通过国际国内鲜活的事实、案例、素材,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独特的显著优势、丰富的实践成果,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另一方面,要用好历史这本最好的教科书。须坚持大历史观、善用历史思维,引导学生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
摘编自《人民日报》
【王若磊:要准确把握现阶段共同富裕的内涵和要求】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法教研部教授王若磊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期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必须准确把握现阶段共同富裕的内涵和要求。首先,这一阶段推进共同富裕不再是一个远景目标和执政理想,而是要有切实举措、见到实效;其次,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循序渐进,兼顾需要和可能。再次,推进共同富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集中体现,关系着党的执政根基和民心所向。共同富裕要求更加注重发展共享、更加注重分配公平、更加重视民生福祉、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社会公平的获得。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是党在第二个百年宏伟篇章开篇之际作出的重大战略延展。必须准确把握共同富裕的内涵和要求,积极稳妥、扎实推进,不断展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本质特征。
摘编自《光明日报》
【关利欣:推动提高社区服务便利化、标准化、智慧化、品质化水平】关利欣认为,在城市化深入推进和消费升级趋势下,商业布局逐步向大型业态郊区化、小型业态社区化发展,居民消费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多层次特点。社区商业不仅成为商业空间演化的重要趋势,也成为满足居民消费需求的基本配置。然而,社区商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亟待解决。“十四五”时期,推动社区商业高质量发展,发挥好政府作用弥补市场失灵,有利于补齐国内大循环短板,实现扩大消费与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相结合,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这需要从顶层设计入手,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为社区商业发展创造更好的市场环境。具体措施可从五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公共产品属性。二是要建立协调机制,统筹形成发展合力。三是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四是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五是要提高职业化水平,提升从业人员社会地位。
摘编自《经济参考报》
【顾小清:数据智能将重塑教育核心业务】智慧教育所追求的大规模因材施教,最关键的技术核心在于数据智能,以及伴随数据智能技术的机制、教者的跟进。以数据智能驱动学、教、管、评等核心业务的结构重塑,是推进智慧教育的实践路径。数据技术支撑下的学习场景呈现如下典型特征:一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作为学习进程的主体,借助智慧学伴、智能批改等技术支持,能够自主控制教育活动序列;二是自主选择,即学生依据兴趣偏好和发展需求等,选择适应的学习材料;三是灵活服务,依托智能技术支持,延伸了传统教室环境下的数字资源和精准服务,激发了学生持续探究的热情和内在动机。充分发挥数据技术的增能、增效、改进、变革等功效,需要应对三方面挑战:一是数据治理方面的挑战。数据技术涉及教育大数据应用服务、平台、系统等产品,涉及标准与规范的研制,涉及针对教育业务的数据建模和智慧教育应用。教育数据技术亟须协同多方力量攻关突破。二是教师素养方面的挑战。数据智能驱动的教学创新,需要教师重新定位教者角色,需要重塑教学结构,也即弱化“教书匠”的角色,发展和凸显“设计者”“分析者”“促进者”的角色。三是学校机制方面的挑战。学校如何借助数字化转型的力量,系统地设计整个学校的教学系统、管理系统、评价系统等,这对于学校而言并非易事。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汝绪华、汪怀君:数字资本主义话语逻辑具有迷惑性与欺骗性】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克思主义学院汝绪华、汪怀君认为,数字资本主义脱胎于信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基于网络世界与不民主、不自由、不平等、不公正的现实世界截然相反的品质以及“解构”现实世界的强大威力。数字资本主义塑造了新的生活意识形态、工作意识形态、朋友圈社交意识形态、消费意识形态、休闲娱乐意识形态以及民主政治参与的意识形态,曾让公众沉迷、追捧、寄予美好想象。然而,其真相却是数字劳动的异化与剥削、算法控制,引发了互联网霸权与网络主权侵犯等严重问题,也使人们陷入技术乌托邦的“幻象”。思想界的反思、警示与严峻的现实,让人们逐渐从数字资本主义话语逻辑与意识形态营造的“假象”中醒悟过来。在压力与良知驱使下,企业界、科技界与社会层面纷纷采取措施对数字资本主义进行纠偏;同时,在数字劳工的抗议下,西方国家也开始行动,试图缓和数字资本主义引发的日益紧张的社会矛盾与阶级矛盾。国际社会必须认清美国发动全球产业链“去中国化”的真面目,它不仅要遏制中国高科技产业与经济的崛起,而且也对其他发展中国家高科技产业与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形成威胁,以保持其高科技领域的独霸地位,因此,对于数字资本主义帝国行径必须保持警惕、早做预防。
(光明网记者 徐倩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