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从三个维度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贡献
首页> 理论频道> 青椒谈 > 正文

从三个维度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贡献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1-07-08 14:1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张馨艺(西南石油大学土木工程与测绘学院教师);张莉(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经中共中央批准,“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于6月29日上午10时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首次颁授“七一勋章”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我们党矢志践行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了伟大道路、建立了伟大功业、铸就了伟大精神、积累了宝贵经验,在中华民族发展史和人类社会进步史上写下了壮丽篇章。

  纵观历史,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走过了一条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不凡奋斗之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逾越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值此之际,从三个历史维度回顾党的光辉奋斗历程,认识党的伟大贡献,对于全国人民满怀信心投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从人类文明史的维度看,中国共产党的百年伟大贡献为人类文明走向更加光明的前景提供了新动能

  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但在进入世界历史之前,各种文明的历史只算是民族史或地区史,其影响力存在历史局限性。近代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为开拓世界市场,将人类带入世界历史阶段,人类文明从各自独立发展向世界范围的相互渗透和互为镜鉴的方向演进。然而,资本主义的发展虽然给人类带来新的生产方式,也为世界的贫富差距和人的异化埋下了祸根。尤其是随着殖民扩张的加快,伴随而来的是西方列强对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区人民的剥削、掠夺、压迫和奴役。在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帝国主义强国主宰的殖民扩张使世界和平遭到严重破坏,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也深受其害,面临着极其严峻的生存危机。在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获得了独立,有力地支援了广大亚非拉国家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寻求民族独立的正义斗争,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革命斗志,推动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的解放进程。站起来的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相继实现了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强引擎,连续14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居世界第一,并以大国担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人类未来。与此同时,中国在追求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世界大同的过程中为世界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新模式,为建构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提供了新方案,为世界文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维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使社会主义运动焕发了新活力

  从1516年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一书问世以来,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在实践中,第一次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巴黎公社虽然只存续了72天,但作为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自己政权的第一次尝试,巴黎公社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1917年11月,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第一次把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了实践。随后,列宁领导苏联开展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并粉碎了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和国内叛乱,保卫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列宁去世以后,斯大林领导苏联党和人民开展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巩固和建设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丰富了社会主义理论。但由于在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重大偏差,所形成的苏联模式为社会主义运动带来了严重负面影响,以致苏联模式无法摆脱教条主义的束缚而日益走向僵化。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低潮,“历史终结论”开始受到追捧,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的问题摆在了每一个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的面前。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敢于面对挑战迎难而上的政党,是一个在不断奋进中铸就辉煌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中始终在克服困难和破解危局中不断前行,在转危为机和化险为夷中不断前进。面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所出现的曲折,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不停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有机结合,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在中国焕发出新的活力,扭转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的趋势,终结了“历史终结在资本主义”的论断,保存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火种。

  如今,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更加光彩夺目。在全球经济低迷、增长乏力的大环境下,中国靓丽的发展数据让世界瞩目,为世人惊叹。在变局中,“风景这边独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表明,社会主义没有消亡,也不会消亡。事实雄辩地证明,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也没有辜负社会主义。

  从中华民族文明史的维度看,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正引领中华民族大步迈向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在历史长河中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1840年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近代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写到,“满清王朝的声威一遇到英国的枪炮就扫地以尽,天朝帝国万世长存的迷信破了产,野蛮的、闭关自守的、与世界隔绝的状态被打破……这个帝国的银币——它的血液——也开始流向英属东印度。”中华民族一度到了濒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境地,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而这个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到了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共产党人的肩上。

  中国共产党主动承担起了历史赋予的重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用28年的时间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站了起来;用40多年的时间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开放,迎来了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取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创造了经济快速增长、社会长期稳定,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重大战略成果。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的国家实现了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增强,成为世界上中等收入人口最多的国家,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 责编:郑芳芳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如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好在哪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