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吴沛新、张抒扬:构建创新联合体是我国科技发展的必然选择
首页> 理论频道> 动态导读 > 正文

吴沛新、张抒扬:构建创新联合体是我国科技发展的必然选择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1-08-16 11:5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吴沛新、张抒扬:构建创新联合体是我国科技发展的必然选择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创新联合体、人类文明新形态、扩大内需、国家文化公园、粉丝文化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吴沛新、张抒扬:构建创新联合体是我国科技发展的必然选择】

  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杨忠、商学院教授巫强指出,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广度显著加大、深度显著加深、速度显著加快、精度显著加强,单个企业仅凭自身力量难以解决产业链上的所有问题,必须加快构建创新联合体,引领我国科技创新走向世界前沿。加快构建创新联合体,关键是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特别是领军企业的牵头地位。领军企业在产业链创新链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实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的有效途径。此外,创新链上的各企业与领军企业存在上下游投入产出关系,由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有利于提升整个产业链的创新能力。并且,领军企业可以利用自身市场份额较大等优势,对接高校、科研院所,为其提供研究经费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构建创新联合体,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但完全依赖市场自发力量、完全依靠领军企业并不现实,需要通过政府的力量弥补市场不足。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科技领军企业要发挥市场份额、集成创新、组织平台的优势,整合集聚创新资源,形成跨领域、大协作、高强度的创新基地;另一方面,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并帮助创新联合体中各创新主体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摘编自《人民日报》

  【田鹏颖:明晰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历史意义】

  辽宁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田鹏颖指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把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提到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新高度,充分表明了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坚定意志,充分证明了我们党对三大规律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水平。第一,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一次伟大“术语革命”。中国现代化是物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实现了社会主义文明对资本主义文明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判断,超越了“西方中心论”“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等话语体系。第二,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顽强奋斗的伟大创造。从改革开放到“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无不体现人类文明新形态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中创造。第三,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大而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当前国际形势日趋错综复杂,国际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与“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之治”通过努力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分配差距,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依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现现代化,向世界展现了无比广阔的发展远景。

  摘编自《光明日报》

  【王昌林、郭丽岩:构建扩大内需有效制度,推进超大规模市场建设】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王昌林、郭丽岩指出,要认识到,扩大内需、持续推进超大规模市场建设,不是应对金融风险和外部冲击的一时之策,关键是要建立起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第一,要以增加居民收入和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为重点,建立居民收入和中等收入群体持续稳定增长机制。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要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逐步调整要素分配结构和宏观分配结构;还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第二,要以提高投资效率和质量为重点,建立投资内生持续增长机制。要优化投资结构,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要建立新的既有利于激励民间投资,又能有效约束盲目投资、资本无序扩张的机制和政策体系;要分类施策,针对不同类型投资建立不同的投融资机制和方式。第三,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立供需协调发展机制。要建立市场化法治化去产能机制,加强对重大生产力布局的“窗口指导”;要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建立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长效机制;要完善包容审慎的新兴产业监管体制,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第四,要以推进外贸转型为重点,建立内外需求协调发展机制。要完善外贸、外资政策和外汇管理机制,扩大优质消费品、先进技术、能源资源等进口,同时要持续提升货物出口竞争力,推动进出口协调发展。

  摘编自《经济日报》

  【范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须强化文化首位性,彰显文化特色】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指出,《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的颁布,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纳入“十四五”规划文化建设之中,形成了四大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布局。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应突出国家主体性,加强顶层设计。建设上,在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谋篇布局,体现国家意志、国家行动;内涵上,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此外,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应强化文化首位性,彰显文化特色。要梳理文化资源,编制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利用名录;要突出活化传承,形成区域发展新模式;要坚持国家标准,研究确定特色鲜明、差异化明显的发展路径。另外,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应提升公园载体性,增进民生福祉。要促进生态修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优化;要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加强与5G等新兴前沿科技结合;要创新文化展览展示,分门别类、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研学基地、博物馆、纪念馆等。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还要推进治理现代化,提供中国方案。要加快推进国家文化公园相关立法论证和地方性法规出台;要构建不同区域、不同部门、不同产业间协调合作的制度体系和管理架构;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要创新国家文化公园的传承传播机制。

  摘编自《学习时报》

  【张颐武:多方面引导粉丝文化健康有序发展】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认为,最近爆出了一些演艺界的明星或网红人物不符合公序良俗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和网络上的高度关切,这其中粉丝文化的影响不应忽视。对于特定演艺明星或网红人物的追捧和迷恋,是粉丝文化的重要方面。一方面,粉丝深度介入了迷恋对象的生活之中,多方面支撑明星的运作,构成了一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另一方面,粉丝无条件地对于自己迷恋的对象做极端的肯定,利用各种方式掩盖负面的消息,形成了对于自己偶像的 “护城河”,造成了“势力化”的现象。让粉丝文化回归正常,需要在多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是“追星”必须建立在公序良俗的基础上,尤其在价值观等方面不能有偏差。二是追星不能影响青少年的正常生活,不能让其偏离正常的社会轨道。三是明星及其相关方应负有更大的社会责任,促进粉丝理性追星,并对自身言行要有更多要求。四是社会对于追星等活动有更多监督,对于青少年的发展有更多关切,严格约束明星及其背后利益相关方的行为。

  摘编自《北京日报》

  (光明网记者 赵宇整理)

吴沛新、张抒扬:构建创新联合体是我国科技发展的必然选择

[ 责编:李澍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把文艺创造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 提升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质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