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晏宁(北京联合大学)
韧性是个人、团体、组织应对挑战、有效行动的重要能力和品质,也是高校育人目标之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离不开恒久保持的韧性。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讲好中国共产党韧性得以恒久保持的道理,有助于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切实转化为立德树人的实效。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奋斗目标始终如一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锚定一个目标: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决定其韧性恒久保持的第一个维度。
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百年接力,一棒接着一棒持续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不变的主题,贯穿了我们党百年的奋斗历程。新民主主义革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百年奋斗,目标如一,终于使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这个目标是建立在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性认识基础上的,这是其能够保持始终如一的关键,也是中国共产党坚守共产主义理想的具体体现。为了锚定这一目标,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从未动摇过。这个目标是中国共产党对百年实践最深刻的理性认识和思想结晶,并贯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成果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一脉相承且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指导。为了锚定这一目标,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立场从未动摇过。这个目标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情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立场和清醒的自我认识,并升华为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具有深邃的理论渊源、深厚的文化底蕴、深沉的实践基础。百年党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复兴之路上,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血肉相连,不可分割。正是有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人民立场这两个代代相传的“钙片”,中国共产党的韧性才有了根和魂,“中国复兴号”巨轮才能在逆境、困境、险境中不摇摆、不偏航,紧盯目标,破浪前行。
为实现目标提供不竭动力的精神谱系一脉相承
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需要有持久的动力推动行为主体去探索各种可能的途径。动力缺失会让行动主体陷入知而不行、半途而废的窘境。行动动力多种多样,精神力量尤其重要。伟大建党精神和一脉相承的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特有的精神力量,为其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伟大实践提供了不竭精神动力。这是决定中国共产党韧性恒久保持的第二个维度。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并阐释了伟大建党精神。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完成不同历史任务中,铸就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伟大抗战精神、沂蒙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抗美援朝精神、北大荒精神、铁人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特区精神、女排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探月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这些精神都是伟大建党精神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具体体现,与伟大建党精神一脉相承。
这些伟大精神是党的红色基因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动写照,这些伟大精神蕴藏着无穷的正向情感力量,感动一代代国人,鼓舞士气、凝聚人心,进而汇聚成磅礴的前行动力。这些伟大精神代代相传,历久弥新。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逐步深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也必将日益丰富。与伟大建党精神一脉相承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曾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提供了不竭动力,也必将为其在新时代凝聚9500多万名党员、14亿多中国人民,继续砥砺前行、再创新辉煌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九个必须”作为伟大实践的根本遵循一以贯之
方法、策略、计划、行动指南等构成了实现目标的途径。途径缺失会让行为主体束手无策、无计可施;途径有误会使其陷入南辕北辙、抱薪救火的困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壮举,没有现成的答案可循。但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九个必须”,是决定中国共产党韧性恒久保持的第三个维度。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九个必须”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的实践经验,分别从领导核心、价值追求、发展道路、战略支撑、外部环境、力量源泉、党的建设等角度,系统总结了中国共产党过去为什么能成功。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学习,批判地借鉴外部经验,不断改革创新,凝练成一系列既符合客观规律,又符合人民利益的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成功应对了一个个挑战,不断为事业发展注入强大活力。“九个必须”是在历经艰辛、饱经风雨的长期摸索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必须倍加珍惜。
“九个必须”从实践中来且历经实践检验,是其一以贯之的关键。“九个必须”不仅深刻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经验,更科学回答了新的赶考之路上如何才能继续成功,为我们提供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的根本遵循。新赶考路上,我们面临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需要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等。牢牢把握“九个必须”经验启示和根本遵循,有助于我们充分做好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准备,提升抗干扰、御风险能力,正确决策、有效行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行稳致远。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增强贯彻落实“九个必须”的思想和行动自觉,必将为新征程上继续取得更大成功提供强大的系统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