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杨海(华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时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会议强调,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意味着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是共同富裕的两大维度,必须同步推进,不可偏废。
人民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重要内容
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虽然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繁荣的“假象”并没有消除而是增强了资本主义对工人的精神压榨与控制。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内在悖谬催化了资本主义社会人的片面发展,“单向度”的发展。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物质生活两极化的同时,也指出了其精神生活两极化的弊病。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社会标榜的个人自由和普遍发展,只属于统治阶级范围的个人。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对未来理想社会进行了科学构想。在马克思看来,只有消灭剥削阶级,全体劳动者才能够平等地享受物质文明成果和精神文明成果。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强调的是人的发展要实现全面的发展、和谐的发展、自由的发展、充分的发展。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但要实现人民物质生活共同富裕,而且还要实现人的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并最终促进人民物质生活共同富裕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有机统一。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比较重视精神世界的建设,注重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尽管中国传统社会物质生活并不宽裕,然而传统社会的人们却对精神生活有着较高的追求。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经典名句,就深刻表达了人们对真、善、美的热烈追求。在当代中国,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这将为促进新时代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尤为重要的思想引领、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
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内涵和外延都不断拓展。美好生活需要不仅包括物质生活上的更高要求和标准的发展,也包括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等方面的日益增长的需要,包括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里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其实质就是对人民精神生活富裕的另类表达。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这一重要论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因此,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
当前,我国文化需求和文化供给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正在逐渐被“好不好、精不精”问题而取代。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增加先进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在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中更好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文化需求,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有效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长足发展。
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就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努力实现人民物质生活共同富裕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平衡发展
人民物质生活共同富裕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二者的平衡发展是推进共同富裕的理想路径和最佳方式 。物质生活的共同富裕是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而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则是物质生活共同富裕能够持续推进的思想动力和保障。在实践中,二者的不平衡既是一种常态,从另一方面来讲也是我们不断推动二者达到平衡状态的内驱动力,这是因为不平衡会直接激发催发补齐短板的需求。从这一意义上说,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同时,这种平衡并不依靠一般意义上的简单“妥协”来实现,而是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统一关系中努力使人民物质生活共同富裕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这二者在动态平衡中实现跃迁。
人民物质生活共同富裕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平衡发展是“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当前,我国发展不仅要实现物质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家家仓廪实衣食足,而且要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丰富多彩、人人知礼节明荣辱。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旺盛,多样化、差异化特征日益显现。同时,我们还需高度关注在物质财富快速增长的情形下,有的党员干部信仰迷茫迷失,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仍然比较严重等问题,这为我们倡导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价值理念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但同时这也成为新时代实现人民物质生活共同富裕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平衡发展的内驱动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要在物质生活共同富裕上不断创造奇迹,同时也需要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上书写新的辉煌。“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必须坚守“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这个原则的底线,通过不断发展国家物质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从根本宗旨把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在全体人民物质生活共同富裕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平衡发展中推进高质量发展,以进一步彰显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