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彭世杰:大力继承发扬伟大建党精神
首页> 理论频道> 动态导读 > 正文

彭世杰:大力继承发扬伟大建党精神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1-09-28 11:3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彭世杰:大力继承发扬伟大建党精神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提升共同富裕、伟大建党精神、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职业教育、高标准农田建设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李迎生:完善社会政策 推动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李迎生指出,在一定意义上,社会政策就是国家调节收入分配格局、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的制度化举措,对促进共同富裕、夯实党长期执政基础十分重要。社会政策在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领域都具有重要作用:在初次分配领域,应调整初次分配政策,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创新就业促进政策,以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促进劳动者收入水平稳定增加;并以提升中低收入群体的财产性收入为重点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在再次分配领域,有必要通过完善再分配制度,对初次分配加以矫正,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和一定程度的财富集中,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与此同时,再分配更加强调公平合理,将共享发展理念落到实处。在三次分配领域,主要调节作用是社会—道德机制,但同时也需要政府出台政策法规对其加以规范、引导和监督,广泛开展慈善事业、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对救助困难群体、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具有直接意义。

  摘编自《光明日报》

  【彭世杰:大力继承发扬伟大建党精神】

  浙江红船干部学院党史党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彭世杰表示,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在建党实践中表现出的独特精神品质,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价值理念、道德品质、人格操守的集中体现。首先,伟大建党精神蕴含了追寻真理、坚守信仰的高尚政治灵魂,为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柱。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就要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理想信念的力量,更加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实践,矢志不移不懈奋斗。其次,伟大建党精神蕴含了上下求索、勇担使命的醇厚政治底色,为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筑牢了信念基石。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就要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勇于担当的力量,传承好中国共产党人与生俱来的责任意识、担当品质,自觉肩负起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史使命。再次,伟大建党精神蕴含了人民至上、甘当公仆的根本政治立场,为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提供了强大道德支撑。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就要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为民服务的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做一以贯之的奋斗目标,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最后,伟大建党精神蕴含了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鲜明政治品格,为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提供了强大政治保障。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就要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自我革命的力量,勇于正视问题、查找短板,敢于猛药去疴、刮骨疗毒,确保党的肌体的健康和活力。

  摘编自光明网

  【徐中、黄冰: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徐中、黄冰认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共同关切、共同期望。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处于动荡变革期,在越来越多的全球性问题面前,各国人民追求和平与发展的呼声更加强烈。公平正义是世界各国人民在国际关系领域追求的崇高目标,中国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以公平正义的理念积极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坚持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以多边主义之名行单边主义之实,坚定不移致力于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治理体系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民主与自由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中国尊重其他国家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的权利,主张不同国家应推进适合本国国情的民主政治建设,并愿意加强交流互鉴、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总的来说,中国以实际行动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携手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目标前进。

  摘编自《人民日报》

  【和震:开启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新进程】

  北京师范大学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院长、教授和震表示,职业教育迎来了全面开启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新的伟大进程,职业教育向治理能力现代化、类型特色鲜明、制度完备、高水平办学、高质量发展迈进。然而,职业教育治理的体系建设和能力水平与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期望相比仍存在差距。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是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事关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需要从多个方面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第一,职业教育治理体系中要发挥党的领导优势,加强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第二,深化完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办学、社会支持的全社会合作推进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治理体系。第三,突出行业在职业教育治理中的重要主体作用。第四,应明确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治理的义务,推动企业和社会力量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第五,完善高质量“双师型”教师队伍发展保障体系。第六,形成国家统筹指导和社会多方参与的职业教育支持与服务体系,完善职业教育所需要的课程资源、教材、教学设备教具、职业证书等方面高质量的保障与供给。第七,构建完善的职业教育研究咨询服务体系。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张福锁:以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基础】

  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指出,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我国已印发多个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规划意见,全国已完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了国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升级。当前,我国编制并实施新一轮《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紧盯粮食生产目标,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要求、建设标准和建设内容、建设分区和建设任务、建设监管和后续管护、效益分析、实施保障等,为各地科学有序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具体来看,新一轮的规划主要突出强调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更加突出质量要求。在新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扩大的同时,兼顾耕地质量的改造提升。二是更加注重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充分考虑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需求,保障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的顺利推进。根据《规划》目标,到2030年全国将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2亿亩,改造提升2.8亿亩,覆盖全国62.6%的耕地,这将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饭碗”装“中国粮”的目标更加稳固。

  摘编自《农民日报》

  (光明网记者 刘梦甜整理)

彭世杰:大力继承发扬伟大建党精神

[ 责编:李澍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把文艺创造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 提升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质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