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胜任》:助力广大领导干部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首页> 理论频道> 新书推荐 > 正文

《胜任》:助力广大领导干部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1-10-21 09:5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年轻干部生逢伟大时代,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必须练好内功、提升修养,做到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注重实际、实事求是,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坚持原则、敢于斗争,严守规矩、不逾底线,勤学苦练、增强本领,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不辜负党和人民期望和重托。党员干部必须始终牢记“国之大者”,补足精神的“钙”,坚定理想信念,炼就政治慧眼,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决不动摇;培养战略眼光和战略定力,做到实事求是、坚持原则、敢于斗争,从大局、长远上看问题,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站位、科学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无私奉献、廉洁奉公和知行合一,将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胜任》:助力广大领导干部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站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起点上,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是新时代党对领导干部的新要求。近日,由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副主任董振华主编《胜任》一书由国家行政管理出版社出版。该书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指导,结合领导干部思想和工作实际,从认识论和实践论的角度对做新时代合格领导干部新要求进行深入阐释,既注重学理支撑,又扎根实践基础,对提高新时代领导干部履职尽责水平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该书分为“加强党性修养”“坚持实事求是”“勇于担当作为”“敢于坚持原则”“严守规矩底线”“锻炼过硬本领”六大章节,既有启发性,又有可读性,书中各章节特别设置的经典语录、知识链接、延伸阅读和深度思考板块,助力广大领导干部练好内功、提升修养,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可作为领导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新时代必修课的参考书。(供稿:国家行政管理出版社)

  附:目录

  引言 牢记“国之大者” 担当历史重任 1

  第一章 加强党性修养 17

  一、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 19

  二、对党忠诚是中国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 26

  三、理想信念坚定和对党忠诚是紧密联系的 33

  四、加强党性修养是共产党员的终身课题 39

  第二章 坚持实事求是 49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51

  二、坚持从实际出发,前提是深入实际、了解实际 58

  三、要了解实际,就要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 62

  四、坚持实事求是最需要解决的是党性问题 69

  第三章 勇于担当作为 77

  一、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 79

  二、做好工作都要担当作为 86

  三、担当和作为是一体的 93

  四、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就要坚决地干 98

  第四章 敢于坚持原则 105

  一、坚持原则是共产党人的重要品格 107

  二、坚决不做“好好先生” 114

  三、共产党人讲党性和原则就要讲斗争 119

  四、丢掉幻想、勇于斗争 126

  第五章 严守规矩底线 133

  一、讲规矩、守底线,首先要有敬畏心 135

  二、严以修身,才能严以律己 146

  三、正心明道、怀德自重 152

  第六章 锤炼过硬本领 161

  一、刻苦学习克服本领恐慌 163

  二、多读书、读好书 168

  三、做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 172

  四、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 176

  五、在实践中善于总结思考 181

  后记 187

[ 责编:李澍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 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性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