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刘琼莲、耿凡(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市委党校基地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辛亥革命之后,在这场革命中接受洗礼的中国人民和中国先进分子继续探寻救国救民道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中国人民的伟大觉醒,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一重要论述提示了我们关注辛亥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间的联系。
辛亥革命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文化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指出:“辛亥革命极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撼动了反动统治秩序的根基,在中华大地上建立起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索了道路。”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也使人民群众开始挣脱封建思想的枷锁,文化领域开始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孙中山先生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政治纲领,使民主思想传播开来。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提倡民主、反对专制,用科学反对迷信,用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用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使民主与科学的理念深入人心。空想社会主义、实验主义、君主立宪等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使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思考外国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可能性。俄国十月革命以后,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认定马克思主义就是能够指导中国革命、挽救民族危亡的理论武器。在此基础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先行者们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道路。
辛亥革命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物质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能脱离中国的实际物质状况。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孙中山建立的南京临时政府也颁布了许多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策,这就使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逐渐发展起来。据统计,仅民国元年宣告成立的实业团体就达40余个,到1915年12月,全国实业团体数量为107个。仅1912年,新成立工厂就达2001家,到1916年,全国工厂总数为16957家,并逐步形成了横跨多领域的产业集团。与此同时,中国的工人阶级也开始壮大起来。到1919年,中国近代产业工人已达200万人左右,逐步形成了一支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拥有了日益强大的阶级基础。
辛亥革命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凝聚了精神力量。虽然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的历史任务,但辛亥革命依然起到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心聚在了一起、血流到了一起,共同书写了抵御外来侵略、推翻反动统治、建设人民国家、推进改革开放的革命史诗。”辛亥革命是一次以振兴中华为旗帜的爱国主义革命运动,蕴含了振兴中华的爱国精神、不畏强权的革命精神、反对专制的民主精神、舍生忘我的牺牲精神、愈挫愈勇的奋斗精神、胸怀大局的协作精神。其中,爱国主义精神是辛亥革命的灵魂。正是这种爱国主义精神,使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国革命奋战至生命最后一息;使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上下求索,为中华民族探索救亡图存道路。在不断的探索中,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不断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也将爱国主义精神不断融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血脉之中。
辛亥革命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经验保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就对辛亥革命进行了细致的经验总结。毛泽东指出,辛亥革命与我们民众的大多数毫没关系,批评缺乏革命必要的群众基础。李大钊对辛亥革命后的政党状况深表忧虑,认为“既无政党之精神,亦无团体的组织”。张太雷认为,党没有可靠的军队,亦是辛亥革命失败的一原因。这些经验总结,使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逐步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内在逻辑,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内核,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指导中国的革命运动,使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
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由于没有找到解决中国前途命运问题的正确道路和领导力量,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他的遗愿,同一切忠于他的事业的人们继续奋斗,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理论和实践反复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历史节点,我们更要汲取辛亥革命的宝贵经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不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