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进博会:共享中国发展机遇的国际公共产品
首页> 理论频道> 光明独家 > 正文

进博会:共享中国发展机遇的国际公共产品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1-11-17 16:5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张德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商学院教授)

  11月10日,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圆满落幕。在6天时间里,本届进博会克服疫情等因素影响,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中国市场的巨大魅力和中国不断扩大开放的坚定意志与行动力,让进博会成为世界各国共享中国发展机遇的独特的国际公共产品。本届进博会上,新老朋友踊跃参会,收获满满,见证了中国经济稳定向好的中国力量,也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光明前景投下了信任票。

  进博会宣示了中国不断扩大开放的坚定意志和行动力。习近平主席在本届进博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强调,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决心不会变。“三个不变”向世界再次传递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强烈信号,展现了中国愿与各国共享中国发展机遇的大国风范,为疫情冲击下的世界经济逐步走向复苏注入强劲的中国能量。

  目前,疫情持续演变及其衍生的复杂形势,给世界经济带来诸多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添了新的经济下行压力。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中国不断扩大开放是世界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进博会作为一扇重要的观察窗口,映入世人眼帘的是中国持续扩大开放的进程:第三届进博会提出的扩大开放举措,如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已经出台,外资准入持续放宽,营商环境继续改善等,都已基本落实;本届进博会又释出新的扩大开放举措,如将进一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将修订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将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做好高水平开放压力测试等。这有力地说明,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进博会提供了共享中国发展机遇的快车道。今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周年。20年来,中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货物贸易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一位,服务贸易从世界第十一位上升到第二位,利用外资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对外直接投资从世界第二十六位上升到第一位。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的发展也为世界提供了机遇。中国拥有14亿多人口和4亿以上中等收入群体,每年进口商品和服务约2.5万亿美元,市场规模巨大,由此产生的发展机遇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虽有疫情困扰,但仍阻挡不了各方对进博会的热情参与。本届进博会吸引了来自127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家参展商亮相企业展,更多“一带一路”国家、中东欧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参展。422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亮相,“新奇特”全球新品在这里首展首秀,数字经济、低碳技术、绿色生产与消费等新业态、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相互辉映。按一年计,本届进博会累计意向成交707.2亿美元,参会各方沉甸甸的获得感,折射的不仅仅是进博会带来的庞大商机,更是由进博会呈现的中国发展机遇可为世界共享。

  进博会是高质量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重要平台。中国不断扩大开放,激活了中国发展的澎湃春潮,也激活了世界经济的一池春水。中国将坚定不移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中国将坚定不移同世界共享市场机遇,中国将坚定不移推动高水平开放,中国将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共同利益,让共享中国发展机遇成为世界各国扩大开放的机遇,为携手各方高质量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是推动各国扩大开放,还是搞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连续四届的进博会,鲜明地表达了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沿着正确轨道前行的中国立场。不但如此,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持续深化要素流动型开放,稳步拓展制度型开放……中国更以实际行动,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大势,高奏出高质量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时代强音,让开放的春风温暖世界。

  发展自己,也造福世界。通过进博会这一独特的国际公共产品的持续有效供给,让我们看到中国与世界各国一道在共享中国发展机遇的同时共谋发展、互惠互利、实现共赢的更多机会。

[ 责编:李澍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理响中国】推进人力资源强国建设

  • 共同富裕背景下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