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张晓成:忠诚奉献特教事业27年
首页> 理论频道> 光明独家 > 正文

张晓成:忠诚奉献特教事业27年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1-12-13 10:2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网讯(记者 王晓秋)在中央文明办发布的9月“中国好人榜”中,北京市平谷区特教中心党支部书记张晓成榜上有名。27年间,张晓成始终坚持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将青春的诗歌写在大地上,带领党员教师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特教特色、农村特点的现代特殊教育发展之路,被誉为首都乃至全国特殊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

  缘起:自学须先立志,忠诚耕耘特教事业

  张晓成的父亲曾是一名教师,几十年如一日从事教育工作。在父亲的影响下,张晓成报考了平谷师范学校普通教育专业,从此走上了教育之路。张晓成在工作中认真学习思考、深钻教研,始终抱着一个信念就是:要做就一定努力做好。

张晓成:忠诚奉献特教事业27年

被采访者供图

  1991年暑假,张晓成到平谷区黄松峪小学担任副校长,其中一个特教班里有十几个智力障碍孩子。从这一年开始,张晓成多次到特教班听课,与孩子们一起活动,因此与残疾人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这让张晓成意识到,残障孩子需要关心和爱护,更需要温暖、知识与能力。正因如此,1994年,平谷区要成立特教中心,张晓成放弃在普校当校长的机会,加入了刚刚成立的平谷区特教中心(聋人学校)。

  攻坚:玉汝于成,在发展特教路上攻坚克难

  到了特教中心以后,张晓成发现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的方式方法反差很大。平谷区地处北京市远郊区,经济状况和教育教学资源相对滞后,2002年张晓成接手校长时,学校更是经费赤字,教育教学特别是康复训练设备少得可怜。为了发展特殊教育,2003年,作为聋人学校和特教中心校长、主任的张晓成发起成立了“平谷区聋人语训康复中心”。他组织实施了学校“康复设备筹建工程”,带领教师多次进京跑遍了大大小小多个单位,寻求康复设备、训练器材等方面的支持。吃了无数次的“闭门羹”,遭受了无数怀疑的目光,张晓成每次想要放弃的时候,看到孩子们渴望的眼神,就又鼓起了勇气奔波在路上。经过不懈的努力,远郊平谷区建成了地市级聋儿语训部,感觉统合、言语评估、音乐、手工、心理咨询等各种康复教室被建立起来,同时还成立了平谷区第一个智障成年人职业劳动康复站。

  “既然选择了特殊教育这个职业,就应该把特殊教育这个职业当成一种事业去对待,从而产生一种对特殊教育事业的执着和热爱,同时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只有燃起了对事业的执着和热爱,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才会油然而生,才会爱残障学生,才会在工作中高标准要求自己。”张晓成在接受采访时说。

  收获:旗帜飘扬,书写特教精彩新篇章

  张晓成带领走出的现代特殊教育发展之路,被誉为首都乃至全国特殊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张晓成用耐心、爱心和智慧创办北京市郊区一流的特教学校,来到特教学校的学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有的走上了北京残奥会开闭幕式,有的走进了中央电视台、国家大剧院、全国残疾人文艺汇演决赛的赛场。在张晓成的带领下,平谷区特教用一种“艰苦奋斗,青石板上创高产”的向上精神,帮助残障学生过上了更好的生活,也帮助特教事业开启了新的璀璨篇章。

张晓成:忠诚奉献特教事业27年

被采访者供图

  张晓成主张在教学上进行改革,通过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北京市第一个将平板电脑应用于聋校课堂教学;组建了北京市特教学校第一个艺术团--平谷区绿谷艺术五团,让孩子们在艺术舞台上演绎自强不息的乐章;组织成立了北京市第一个特奥垒球队和特奥游泳队,到2020年底,他和学校老师们一共培养了50多名全国特奥冠军,共获得390多块奖牌;他领导建起蔬菜大棚、家政服务、中性笔制作等一系列劳动培训项目,培养了学生的一技之长;通过校企挂钩,使得40多名智障学生走上了就业岗位;为了让更多的人受益,他还组建了北京市电化教育研究会特教信息技术专委会,从2012年到2020年,他带领北京市19所特教学校组织了12次信息技术课堂评优和培训活动,共有800多名次教师参加活动,有力地促进了首都特教信息化发展进程。

  2020年抗击疫情期间,他长期坚守学校和社区卡口一线岗位,并带领党员教师坚持线上教育活动,同时联合江苏、浙江三所特教学校,创立了《新特教》网上资源平台,为全国特教学校抗击新冠和线上教学作出了新的贡献。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办好特殊教育。而“办好特殊教育”则意味着不仅要有特殊教育,更要有高质量、高水平的特殊教育。特殊教育是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帮助残疾人更好融入社会的基本途径。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特教事业,统筹规划、系统推进,取得明显成效。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入学率显著提高,特殊教育投入大幅增加,特殊教育办学条件得到改善,特殊教育规模得到扩充,特殊教育质量得以提升,特殊教育发展取得可喜成绩。张晓成也欣喜地感到党和国家对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对于进一步做好特教事业,他的信心更足了。

张晓成:忠诚奉献特教事业27年

被采访者供图

  多年的教学生涯,张晓成用爱浇灌特殊教育,用责任书写璀璨篇章,造福了一批又一批残障学生,帮助他们走出学校,走入社会。把残障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将特教当成自己需要花费一生去耕耘的事业,用数十年如一日的敬业和热情为特殊教育奉献自己的光和热。在多年的辛勤付出中,张晓成收获了孩子们的成长,收获了家长们的肯定,也让特殊教育收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党中央和国家对于特教工作者的关怀。

[ 责编:李澍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把文艺创造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 提升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质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