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数字素养、政务服务、民主实践、高端要素市场一体化、城乡关系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李国正:以提升农村居民数字素养助力乡村振兴】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国正认为,乡村在互联网平台上有了更多“能见度”,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数字乡村建设持续推进。数字平台的应用已经成为农村居民工作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前,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数字设备在农村地区已经得到普及,不过,提升农村居民的数字素养仍然有很大空间。为此,近年来从中央有关部门到地方都做了不少工作,当前已经看到了一些成效。从实践来看,提升农村居民数字素养关键在于提高农村居民的认知、意愿和能力。提升农村居民对数字技术的认知和意愿是前提,搭建农村居民提升智能设备应用能力的平台是基础。参与、互动、沟通、分享,互联网给广大乡村提供了展示平台,带来了发展机遇。提升农村居民数字素养,让数字技术更好助力乡村振兴,前景广阔。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李春根、罗家为:“互联网+政务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赋权增能】
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李春根、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公共管理学教研部助理研究员罗家为指出,作为网络时代一种智能化的政府治理和服务供给机制,“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政府治理的系统变革,从赋权和增能两方面深度塑造了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一方面,“互联网+政务服务”能够赋予民众、社会组织和企业等各项权利。“互联网+政务服务”通过畅通信息获取和参与渠道有效保障了民众政治权利的落实;重塑审批登记的手续流程、塑造良好的政治生态有助于为社会组织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优化营商环境增加了企业自主经营权,从而使企业获取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互联网+政务服务” 通过信息网络技术的嵌入,能够在与企业、社会组织、民众等服务对象的互动中不断增强政府治理能力。“互联网+政务服务”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实现了跨层级、跨地域、跨行业、跨部门的一体化服务模式,提升了政府利企惠民的能力;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对传统的政务流程进行再造和优化,促进部门协同、条块联动、跨界整合,优化政府内部治理结构,大幅提升了政府自身的治理能力。
摘编自《光明日报》
【王群:中国的民主是真实有效的民主】
王群指出,中国的民主既有完整的制度程序,也有完整的参与实践,是广泛充分、真实具体、有效管用的民主,是人民诉求畅通表达、人民意愿有效实现的民主。人民的意愿在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中实现,在民主与专政有机统一中实现,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中实现,在广泛协商、平等协商、有序协商和真诚协商中实现,在大团结大联合中实现,在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实现,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中实现,确保人民的期盼、希望和诉求,有地方说、说了有人听、听了有反馈,反馈了有落实,落实了有获得感。同时,人民的意愿在具体现实的民主实践中实现。民主选举深入人心、民主协商广泛实践、民主决策日益成熟、民主管理广泛持续、民主监督精准有效,实现人民的意愿具有完整的参与实践。
摘编自《学习时报》
【汪建新:着力加强高端要素市场一体化建设】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汪建新认为,加快技术、数据等高端要素市场建设,是我国当前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有力抓手。推动高端要素市场建设,要把握四个着力点:一是构建高标准的技术、数据要素市场基础性制度,为各地区针对产业链上下游、价值链中高端开展产业招商、资本招商,以及持续加快重大项目攻坚突破和高质量项目集聚等行为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完善提高技术、数据要素资源配置效率的机制,重点打通技术、数据要素在市场中可能面临的知识产权、交易、流动和跨境传输等方面的机制体制障碍,促使中高端要素资源向优势市场主体集聚。三是加快推进高标准的市场开放,以促进国内供需有效对接,推进市场提质增效。四是优化国内国际市场开放制度规则对接,以贸易、投资等经贸活动的便利化为导向,化解外部经济不确定性对我国集聚中高端要素资源的负面影响。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唐任伍:城乡关系探索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中国化的成功实践】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唐任伍指出,中国共产党百年城乡关系探索,是在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中国化的成功实践。时空形态上的融合,是城乡融合的基础,基于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社会资源,推动了城乡在物理层面和功能层面无缝对接。经济生活上的融合,是城乡融合的保证,按照城乡不同的资源禀赋,实现人流、物流、金融流、信息流的城乡互通,实现了城乡利益互惠。生态环境上的融合,是城乡融合的升华,城乡之间实现“生态安全——环境宜居性”同构,构建起了城乡“生态安全、环境宜居”的和谐共存体。公共服务上的融合,是城乡融合的标志,基础设施均等化、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城乡居民平等享有现代社会人的尊严。精神文化上的融合,是城乡融合的灵魂,实现了城乡居民的价值共享。治理体系上的融合,是城乡融合的路径,消除城乡治理权力运用、手段使用、路径采用、标准分用上的差距,确保了政府对城乡居民情感的平等性和真诚性、城乡融合评价权、解释权、发展权的同一性,从而建构起城乡融合共同体。
摘编自人民论坛网
(光明网记者 徐倩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