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在冰雪中感受大自然纯洁坚定的伟力
首页> 理论频道> 文史科教 > 正文

在冰雪中感受大自然纯洁坚定的伟力

来源:中国环境报2022-02-11 10:1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李莹

  冬奥会开幕式,中国人用自己独特的浪漫,演绎了水—冰—雪的神奇变换。一滴冰蓝水墨滴落,化为滚滚而来的黄河水,黄河水倾泻而下,随后慢慢冰冻,变成一片冰的世界。自然就是这么奇妙,既可以将无色无形之水变成坚硬无比又璀璨生辉的冰,又可以将其变为细腻绵软又洁白无瑕的雪。冰雪世界,能够让人瞬间深刻感受到自然的千变万化、震撼于自然的鬼斧神工。自然展现的神奇创造力,能够勾起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吸引人们探索自然、认识自然。

  当纷纷扬扬的雪花飘落人间,大地也随之换了模样,朱阁映雪、檐头飞絮,“北京一夜变北平”。再往北,长白山下,雾凇垂挂,簇簇银针恰似银菊怒放,棵棵杨柳宛如玉枝垂挂。再往北,中国雪乡——双峰林场,雪飞冰凝、天地一色、玉砌寰宇,仿佛进入了纯净、晶莹的童话王国。有人说,冰雪是最好的化妆品,经过自然巧手的精心装扮,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能一步一景,美轮美奂。享受冰雪美景已经成为人们美好生活的一部分,能够让人们从心里更加珍视自然、呵护自然。

  冰与雪虽然色彩单一,但却不妨碍带给人们极其丰富的感受。它可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的雄奇,也可以是“半梅花半飘柳絮”的妩媚;可以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孤独,也可以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阔;可以是“郊野鹅毛满,江湖雁影空”的苍茫,也可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瑰丽。冰与雪已经成为承载历史、传承文化、寄托情感的重要载体,能够成为连接人与自然的情感纽带。

  自然的美学价值具有独特的教育意义,审美能够激发人们崇高、优美的情感,给予人们以行动的力量。认识自然、了解自然,感受自然的美,体验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能够唤起人们内心对自然的热爱,使人们最终付诸关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行动。对自然的认识和了解决不能止于书本和屏幕。隔着纸张怎能闻到花香?隔着屏幕怎能体会冷暖?要走进大自然,全方位的体验、全身心的感受。冰雪世界是大自然这个魔术师的一件神奇作品,也应成为亲近自然、进行自然教育的趣味“课堂”。

  春节假期,在北京冬奥会冰雪运动的感染下,久居高楼林立城市中的刘女士来到北京延庆参加了滑雪运动。当从山坡滑下那一刻,她抬头看到了群山环绕的天际线。湛蓝的天空与脚下白皑皑的雪,让身在其中的人们深刻感受到人在大自然之中的惬意与美好。

  北京冬奥会掀起了冰雪热。虎年春节,雪场畅滑、冰上嬉戏、冰灯观赏等冰雪项目成为越来越多人享受假日生活的新选择。如今“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已经成为现实。在笔者看来,亲近冰雪不仅能够带给人们快乐与激情,更能唤起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借冬奥会的东风,让自然课堂走进冰天雪地,人们在享受冰雪之乐的同时,建立起更多对大自然的深厚情感。

  恬静安宁的冰雪世界,总在无声地教育着人们,在自然面前,人类决不能成为征服者,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才是人与自然最好的相处方式。登山爱好者“中秋”在分享他的旅行心得时强调:“在巨大的冰川前面,人是渺小的,我们不是去征服,只是在自然的呵护下,完成我们那么一点点的小心愿而已,要知敬畏,懂感恩。”

  在观看奥运比赛的同时,希望有更多人走进冰雪世界,体味自然之多变、神秘、美丽,升腾起对自然最真挚的感情,并将这种感情转变为守护自然的切实行动。正如作家蒋子龙曾说:“冰雪使人感受大自然纯洁坚定的伟力。”

[ 责编:王晓秋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提高粮食生产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 如何理解货币政策的“适度宽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