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爱国者治港共铸“一国两制”新辉煌
首页> 理论频道> 理论综合 > 正文

爱国者治港共铸“一国两制”新辉煌

来源:人民日报2022-05-11 13:34

  作者:支振锋(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台港澳研究中心研究员)

  5月8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任行政长官选举成功举行,李家超以99.16%的得票率当选为行政长官人选。选举委员会、第七届立法会和第六任行政长官选举的连续成功,意味着新选制全面落地生根,香港广大居民的民主权利得到更好实现,特区治理架构日益稳固,香港“一国两制”实践正开启新的篇章。

  第六任行政长官选举为香港特色民主再添新的生动实践。在英国殖民统治下,香港没有民主可言。中央政府收回香港,实行“一国两制”方针,开启了香港民主新纪元,香港同胞从此成为祖国这块土地上的真正主人,依法通过民主方式产生了历届行政长官人选和立法会议员,享受了真实的民主权利。但由于香港基本法第23条迟迟得不到落实,选举制度存在漏洞和缺陷,特别是由于反中乱港势力与境外敌对势力内外勾结、肆意破坏,香港民主发展也曾屡遭波折,特区治理能力受到严重限制,经济民生被严重拖累,甚至酿成社会动乱。关键时刻,中央以巨大政治勇气履行重大宪制责任,出台香港国安法安定大局,修改选举制度巩固特区政权,使香港社会拨乱反正、香港民主重回正轨。第六任行政长官选举作为新选制实施后的首次行政长官选举,是香港民主不断发展成熟的生动实践,证明新选举制度是一套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的好制度。

  新选制推动了香港良政善治新格局。根据宪法和香港基本法,立足香港实际情况,并鉴于一些国家和地区选举中出现的种种社会危机和政治乱象,新选制贯彻“爱国者治港”根本原则,重新构建选举委员会并增加赋权,完善候选人资格审查机制,改革行政长官和立法会选举办法。在彻底将反中乱港分子排除出香港特别行政区治理架构的同时,使香港民主提高了广泛代表性,增强了政治包容性,强调了均衡参与性,保证了公平竞争性。以重构后的选举委员会为基础,新选制理顺了立法会和特区政府的关系,在立法会形成稳定支持行政长官和特别行政区政府的力量,从而回归基本法原意,巩固以行政长官为核心的行政主导体制,提高民主质量,增强治理能力,防范外来干预,防止陷入不应有的政治争拗和对立对抗的泥潭,使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能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更好维护国家根本利益,增进全港市民福祉。

  优质民主保证了高质量选举活动。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选举是严肃的民主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只有竞选时聆听天花乱坠的口号、竞选后就毫无发言权,只有拉票时受宠、选举后就被冷落,这样的民主不是真正的民主。选举不是选秀,不是游戏,不是综艺,不能异化为庸俗的政治表演。事实证明,排除了反中乱港分子的干扰,特区政府依法组织选举事务,社会各界共同作出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利影响,取得了第六任行政长官选举的圆满成功。候选人经法定提名程序后,深入基层、广泛聆听,20多天时间里举办了近50场竞选活动,提出了直面现实问题、务实客观可行的参选理念和政纲,赢得了香港社会的广泛支持。香港各界热烈响应,踊跃参与,1.3万多名普通市民通过候选人社交媒体平台提出4.7万余条建议;香港各大政团社团、商会协会,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包括在校学生、职业女性和创业青年在内的各界人士,纷纷向候选人竞选办提交建议,一些社会团体的建议书达数万字。候选人真诚务实,全香港热烈回应,竞选活动成了探讨香港发展困局、了解民生疾苦的“把脉会”,寻求破解发展难题、改善民生福祉的“问计会”,呼吁共同攻坚克难、同心建设香港的“动员会”。整个选举过程依法依规、规范有序、公平公正、安全廉洁、文明理性,营造了爱国爱港、团结奋进、积极正向的建设性局面。

  今年7月1日,香港将迎来回归祖国25周年的重大历史节点,香港面临一系列重大机遇和挑战。祖国始终是香港繁荣稳定的坚强后盾,国家“十四五”规划和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为香港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新一届特区政府管治团队,需要以更加坚定的立场,作出更大的努力,推动香港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团结带领香港社会各界与祖国人民并肩奋斗,共同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香港篇”。

[ 责编:郑芳芳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提高粮食生产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 如何理解货币政策的“适度宽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