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建设
首页> 理论频道> 文史科教 > 正文

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建设

来源:人民日报2022-06-07 09:24

  作者:李秀梅(北京语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代有志青年为国家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需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建设。

  筑牢思政课程主阵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思政课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建设的重中之重。筑牢思政课程主阵地,必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向领航、铸魂育人,突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鲜明主题,系统讲授爱国主义基本理论,准确阐释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内涵和要求,拓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想理论深度,引导青年学生树立家国意识、厚植爱国情怀、筑牢思想根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推动思政课程改革创新,紧扣当代中国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完善教学内容、拓展教学载体、丰富教学手段,采取互动式、启发式、交流式教学,讲好新时代爱国主义故事,增强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引导青年学生把爱国作为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在课程体系建设上下功夫,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衔接,形成爱国主义教育的强大合力。

  筑牢社会实践大阵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历史与现实相呼应,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深化拓展并检验成效。要大力建设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实践大阵地,紧扣时代主题开展实践活动,强化社会实践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中的熏陶浸润、实践养成功能。把爱国主义内容融入党日团日、主题班会以及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中,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拓展爱国主义教育校外实践领域,引导青年学生更好地了解国情民情,强化责任担当。善于结合重要节点和重大活动,充分挖掘重大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统筹纪念馆、展览馆、教育基地等“硬资源”和实践活动、志愿服务、庆典仪式等“软载体”,推出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发挥社会实践沉浸式、体验性优势,激发青年学生对爱国主义的真实感触和真切情怀,引导他们树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崇高志向。

  筑牢网络空间新阵地。青年学生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深受互联网影响。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深刻认识网络空间的阵地属性,推动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建设向数字领域延伸,筑牢网络空间新阵地。把握新技术发展趋势,搭建网上网下融合联动的教育体系,拓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时间维度和空间场域,为青年学生全时全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基础条件。强化资源供给,结合青年学生的兴趣点和接受习惯,制作推介体现爱国主义内容、适合网络传播的音视频、网络文章、纪录片、微电影等。运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数字展览馆、数字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网络基地,持续开展爱国主义主题宣传,唱响网上爱国主义主旋律。优化网络生态,加强网上舆论引导,依法依规进行综合治理,引导青年学生自觉抵制损害国家荣誉、消解主流价值的错误思想言行,让爱国主义充盈网络空间。

[ 责编:赵宇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把文艺创造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 提升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质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