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理论频道> 文史科教 > 正文

探索地外文明有危险吗

来源:经济日报2022-06-19 09:50

  作者:佘惠敏

  近日,“中国天眼发现地外文明可疑信号”的消息登上热搜,引发关注。有网友好奇:真的存在地外文明吗?也有网友提出问题:探索地外文明有危险吗?

  是否存在地外文明,是概率题。

  生命的诞生和文明的形成是概率很低的随机事件,但当基数足够大时,偶然就成为必然。宇宙中有几千亿个银河系这样的星系,银河系中有2000多亿颗太阳这样的恒星,很多恒星系里都有行星和卫星,如此巨大的基数足够产生许多宜居星球。地球的年龄约为46亿年,宇宙的年龄约为138.2亿年,这样漫长的时间也足够孕育生命与文明。虽然至今未能确认地外文明的存在和地外生命的形式,但大多数人都相信,人类不会是宇宙中孤独的智慧生命。

  “中国天眼”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搜寻地外文明是其几大主要科学目标之一。2018年,“中国天眼”安装并调试了专门用于地外文明搜索的后端设备,可从浩如烟海的电磁信号中排除天体和人工信号,筛选出有用的窄带候选信号。此次上热搜的新闻,就是北京师范大学张同杰教授团队使用“中国天眼”发现了几例来自地球之外可能的技术痕迹和地外文明候选信号。

  探索地外文明风险,是选择题。

  我们要在主动发送与被动接收之间做选择。很多人认为,与地外文明接触会带来巨大风险,人类与外星智慧生命的相遇可能不一定美好,或将变成美洲原住民遇到欧洲殖民者那样的故事。主动向外星文明发送人类信息或广播地球位置的行为一直都存在巨大争议,科幻小说《三体》就描绘过这样做所带来的灭世悲剧。不过,目前“中国天眼”只是被动接收并分析来自太空的各种可能信号。美国倒是曾多次主动发送信号:比如1974年,美国曾用阿雷西博望远镜对准武仙座球状星团发射了3分钟的人类文明信号;再如美国发射的“旅行者”1号和2号,都在完成探测任务后变成太空“漂流瓶”,带着许多人类文明信息漫游在星际空间。

  我们要在积极探索与固步自封之间做选择。文明存亡有很多因素,积极探索虽可能危险,但固步自封更难获安全。对人类来说,地外文明的探索不仅是宇宙探索的一部分,而且同时对人类的进化和科技的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求发展、求进步,人类文明才可能在浩渺宇宙中从弱到强。

  人类对地外文明的想象很丰富,却至今未探索到确切答案。从文明生存策略来讲,低等级文明确实可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不主动暴露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减少遭到高等级文明降维打击的风险。但低等级文明要向高等级文明进化,对宇宙的探索就必不可少。利用“中国天眼”收集地外文明信号,促进人类科技进步,是两全其美,也是中国智慧。

[ 责编:王晓秋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理响中国】推进人力资源强国建设

  • 共同富裕背景下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