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抓住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带动全局工作
首页> 理论频道> 党建政治 > 正文

抓住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带动全局工作

来源:人民日报2022-07-05 09:57

  作者:李忠杰(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核心阅读

  党和人民事业能不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取决于我们能否准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确定中心任务。抓住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带动全局工作,既是我们党长期奋斗积累的重要经验,也是我们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要牢牢掌握的思想和工作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注重分析和总结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的研究和把握,是贯穿全会决议的一个重要内容”。百年来,我们党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抓住不同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直面矛盾、迎难而上,通过解决主要矛盾带动其他矛盾的化解,在解决矛盾过程中推动事业发展。抓住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带动全局工作,既是我们党长期奋斗积累的重要经验,也是我们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要牢牢掌握的思想和工作方法。

  确保党和人民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重要前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告诉我们,党和人民事业能不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取决于我们能否准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确定中心任务。”准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并据以确定中心任务,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也是我们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科学战略策略的重要前提。

  我们党成立后,在逐步准确把握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到,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因此,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中国首先要进行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基于这一科学认识和判断,我们党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制定了不同阶段的中心任务和主要政策,领导中国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

  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党的八大提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因此,“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党的八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为我们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指明了方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遗憾的是,党的八大的科学判断没有能坚持下来,党和人民事业因此遭遇严重挫折。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对主要矛盾的这个正确认识,为党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等奠定了重要政治和理论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发生重要变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我们党应时而为、顺势而为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和政治判断,与《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界定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更加准确地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变化和不断进步的现实,更加准确地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的新形势、新特点,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指导意义。

  党的历史证明,什么时候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判断准确,党和人民事业就顺利发展,否则党和人民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对党善于抓住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带动全局工作作了全面分析,对此我们要深入学习、全面领会。

  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的重要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复杂形势、复杂矛盾、繁重任务,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系统观念和辩证思维,既注重总体谋划、系统部署,又注重抓好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工作,从战略上统筹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能够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与我们党善于抓住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带动全局工作紧密相关。

  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存在,其中有主要矛盾,也有次要矛盾。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形态和变化。全力找出、紧紧抓住、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抓住社会主要矛盾,坚持把经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带领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极大发展,不仅使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得到满足,而且为解决其他各类矛盾和问题奠定了坚实基础。进入新时代,我们党继续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毫不动摇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应该是科学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加强对经济工作的战略谋划和统一领导,作出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部署各方面改革,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更好推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新时代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为我们妥善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协同推进各方面工作打下了雄厚物质基础。

  在注意解决主要矛盾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他矛盾。唯物辩证法强调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始终胸有全局,从整体上把握社会的各个方面、各种矛盾、各项任务,密切注意它们的相互关系和轻重缓急,使各方面工作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把握中心任务的同时,注重在“全面”上下功夫。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部署实施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重大举措、重大工作,以解决主要矛盾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以完成中心任务促进其他任务的完成,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

  一切矛盾都处在不断运动变化之中,我们要以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观点对待矛盾,密切关注它们的新变化、新特点,及时制定和实施新政策、新举措,妥善解决新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分析发展形势,明确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作出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战略判断,及时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上迈出了新步伐,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了新成效,在完成“十三五”规划的基础上实现了“十四五”的良好开局,充分展现了我们党始终以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态度推动各方面工作实现新进步的责任担当、智慧能力。

  应对新形势、开辟新局面的科学工作指南

  今年,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乘势而上、砥砺前行,奋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走好新的赶考之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抓住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带动全局工作。

  清醒把握新形势下的各种矛盾。当今世界正处在动荡变革期,各种矛盾交织叠加,风险挑战不时袭来。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在众多矛盾面前,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各种矛盾的状况、特点和相互关系了然于胸,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从全局上把握各种矛盾的复杂关系。

  扭住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不放松。统揽矛盾全局,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以重点突破带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整体跃升。无论矛盾多么复杂,都要保持战略定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摆正自身工作在全局中的位置,牢记“国之大者”,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自觉服从大局、服务大局、维护大局。既认清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又把握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努力找到政策和实际的有效结合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对于局部范围可能影响全局的问题给予高度关注,既做好工作确保全局任务完成,又防止局部矛盾对全局任务造成干扰。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前后有序,轻重有度,特别注意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注意矛盾和矛盾各个方面的转化。不同环境和条件下,主要矛盾有不同特点和表现形式,在特定条件下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还会发生转化。例如,国家划定特定区域为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在这些区域内首要任务是保护生态环境。这并非忽视主要矛盾,而恰恰是解决全局性主要矛盾的需要。要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随时掌握新情况,把握新特点,紧紧跟上矛盾转化的新形势,学习贯彻党中央最新决策部署,准确识变、科学应变,更好抓住机遇增强自身优势,推动工作迈上新台阶。

[ 责编:徐倩阳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如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好在哪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